首页 > > 8

《同桌的你》:被过度消费的“80后”青春

2014-05-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员晓明

电影《同桌的你》剧照

  《同桌的你》是当前炙手可热的青春怀旧题材影片,该片力压同期上映的《冰封:重生之门》,上映仅三天票房便取得了1.1亿的好成绩,排名周冠军。总体来看,这部影片延续的是“80后”的怀旧情结,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青春浪漫爱情为主线,以各个时期发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连接剧情发展,利用多重事件的重叠去推动人物的发展进程。全片很好地抓住了现今观众的心理和观影需求,风格清新,情节轻快,幽默诙谐又不失温情,称得上一部比较合格的青春影片。不过,在笔者看来,导演极力追求清新平淡的氛围,而且采用了很多元素意图凸显这一点,结果却是越极力渲染刻画越适得其反,这种为了怀旧而怀旧的方式使得整部影片的情感过于平淡,布局也显得凌乱,缺少一以贯之的灵魂。

  《同桌的你》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开端,通过穿插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连接起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发展,引领观众共同回忆那段逝去的时光。男女主人公从青春的懵懂到分开以及重逢,最后在以看似合理却难以合情的纠结中结束。整个感情过程缺乏转换的内在动因,使得前述大量的情节设计都没有凸显出映衬情感效果,反而流于表面,甚至有些地方令人不解。影片里的人物只是用以激发观众的符号,谈不上“立得住的形象塑造”,缺乏足够的内容、情感支撑,显得虚浮表面,一切的过度都显得颇为生硬。情感转换内在动因的缺乏和男女主角关系发展的跳跃,都使得观众无法代入角色的情感,也就无法随着主人公入情入境地喜怒哀乐。

  “80后”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年代标志性事件。将这些事件放到电影中重现,着力点应当是通过这些过往的人和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非着力表现事物本身。电影中对于当时社会标志性事件的引入本应是让影片更具年代背景的一种表现手法,但《同桌的你》中将过多事件强行安插在影片中,并且进行了清晰的场景重现,这不但无法使观众找到这种时代的代入感,更使整部电影显得稍显做作。

  “小虎队”、“大白兔”、“铁皮铅笔盒”这些在“80后”心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物件儿以及那间男女主角相遇的教室,都是“80后”们心中的集体回忆的重要符号。导演大概是把自己能够想得起的所有关乎于青春的元素都放进影片里了,导致整部电影的情感断裂,欠缺阶段性真挚细腻的情感描绘,内容非常跳跃,使观众难以融入剧情。导演把“80后”的共同经历和回忆像流水线一样贯穿起来,每一点都想说到,但每一点却又都是浅尝辄止,浮于表象,缺乏对人物心灵的刻画。不仅让观众从整体成片上找不到认同感,更使影片整体显得结构松散。98分钟的长度容纳了太多内容,以至于观众无法好好体会个中滋味,就这么被影片裹挟着稀里糊涂的奔向终点。近年来,主打青春怀旧的影片泛滥如潮,虽然其中不乏《致青春》《中国合伙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口碑票房均较为成功的作品,但更多此类题材的影片为了吸引观众、成就票房不惜胡乱添加不合时宜的内容。

  主角周小栀是个美丽温婉的姑娘,看上去柔弱,其实骨子里带着一丝不显山不露水的倔强。她可以为爱情放弃儿时的梦想“北大”,也可以坚持原则固守“爱情时长”,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是具备多层次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从气质上来看,这个人物还是比较适合周冬雨的,一样的清纯可人,一样的温婉小巧,带有邻家女孩的柔弱气质,唯一不同的是,周小栀身上原本应有的倔强在演员身上却始终没有表现出来。就是这一点倔强使人物的塑造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观众看起来不那么过瘾,剧中人物也少了一点味道。十年后的婚宴酒席,虽然周小栀烫着成熟的发型,穿着成熟的职业装,但给人感觉她还是那个文静秀气的小栀,或者说还是那个清纯如水的周冬雨。周小栀这个人物内心的倔犟,为爱奋不顾身又脆弱的性格特征刻画得不够完满。缺乏灵魂,缺少内心是演员塑造人物的噩梦,仅凭本色或只出演与自己气质一致的人物形象是条短暂的表演道路,只会让人感觉人物单一,不够丰满。

  讲述青春,怀念青春的电影,不一定仅以爱情作为内核,在懵懂的青春期爱情之外寻找丰富多彩的元素表达青春、歌颂青春是用以平衡影片的方式。更加重要的是青春不仅仅是过去物品和事件的罗列,每个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青春。《致青春》表达了青春的无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昂扬着青年学生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合伙人》则以青春的梦想贯穿始终。追根究底,一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需要创作者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试图通过堆砌各种青春元素吸引观众只会让影片失去灵魂,也让影片看上去缺乏了一点诚意。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