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提到「紅杏出牆」,總以為是指女性越軌的情感,但古人并無此意。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乃是晚唐詩人吳融所作之《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曙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烟籠日暗皇州。」后來,金代的劉豫寫《杏》:「竹塢人家瀕小溪,數枝紅杏出疏篱。門前山色帶烟重,幽鳥一聲春日遲。」南宋詩人陸游也寫過一首《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以上皆是寫實景的佳作,詩中的「紅杏出牆」僅指詩人眼前的景物,無言外之意。最有名的「紅杏詩」莫過於南宋葉紹翁的《游園不值》,詩云:「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當時,詩人去訪問一位隱士園亭,但輕輕敲門,隱士的小院柴扉不見打開。於是詩人推測道,這可能是擔心游客們的「屐齒」會踩傷他家的青苔,暗指主人不願意就俗。「紅杏出牆」在這里,是對隱士品德的赞賞和敬仰,不知后人是怎樣將它理解為越軌之情的。
國學常識 「紅杏出牆」非越軌
2014-05-07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