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内地游客对香港零售业的贡献率年年攀升。图为来自内地的游客在香港尖沙咀海港城购物。新华社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内地「个人游」旅客拉动本港经济,但同时亦带出商铺租金飙升、部分地区交通挤迫等问题,甚至令两地居民矛盾升温。行政长官梁振英昨早出席行政会议时透露,政府正就调控内地旅客人数进行研究,惟强调现时对具体减幅并非建议,仅属讨论。对此,商界强烈反对「一刀切」削减旅客人数,担心此举有违香港一贯以来奉行的利伯维尔场原则,甚至会破坏「好客之都」的形象。香港商报记者周伟立
●CY强调未有具体建议
自中央政府2003年推出「个人游」政策以来,内地旅客人数年年攀升,社会上有意见认为当局应对人数设限,特区政府与立法会早前相继完成研究报告,策略发展委员会前日亦有讨论香港与内地关系。昨日,本港及内地就有媒体报道指,梁振英于策发会上主动提出削减两成「个人游」旅客。对此,梁振英昨早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曾经讨论过相关事情」,但强调政府现阶段对调控「自由行」旅客没有建议,减少20%「自由行」人数只是策发会讨论的措施之一,只是在听取各方面意见。
梁振英指,旅游业是本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层就业十分重要,但过去几年内地旅客来港速度较快,令一些公共设施出现挤迫。他强调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知道市民的声音,在未增加接待旅客能力前,当局会研究将旅客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止、或减少旅客来港人数,并将不同意见向中央反映。
●苏锦梁:政府只是抛砖引玉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说,内地旅客对本港贡献很大,但亦要做到民生和经济平衡。他强调特区政府会多听业界和市民意见并仔细分析。
苏锦梁表示,不同客群对旅游业的基建需求不同,例如一签多行旅客有九成是不在本港过夜的,而外省旅客消费模式则有不同。他重申,当局目前没有方案,只是抛砖引玉,可引发多些讨论,以更贴近市民和业界的诉求。他又说,过去几个月正跨部门探讨议题,深知若做得不好,会影响本港整体经济发展。特区政府亦须同中央探讨和协调该项议题。
●业界倡改革「一签多行」
政府放风削减内地旅客人数即刻激起商界强烈反对。立法会零售界及旅游业界等5名议员昨午与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会面,表达业界担忧。其中,批发及零售界的方刚以「跌咗落地」来形容听到消息时的惊讶。他坦言,一旦突然大幅削减人数,将严重影响本港经济,建议政府考虑先将「一签多行」改为「一日一行」,先打击水货客,减少对北区等居民的滋扰,中期建
议在边境兴建商业城,长远则应在大屿山兴建景点。他承认太多「个人游」旅客虽会滋扰市民,但政府不应为「个人游」旅客人数设限额。
旅游界议员姚思荣就指,「个人游」引起的问题主要是水货客,希望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不要「一刀切」盲目定出削减指标,影响多个行业。
新世界主席郑家纯出席公开活动时指,「个人游」旅客对香港各阶层都有帮助,减少并不合理。他说,所有国家都希望旅客每年有增长,不会嫌多;并认为政府应增加交通配套,以容纳更多旅客。
●有人欢迎更有人叫苦连天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亦狠批此举有违香港奉行的利伯维尔场原则,更破坏「好客之都」形象。协会指,零售行业受惠于旅游业而蓬勃发展,若旅客增长放缓或暂停,将严重影响全港超过26.7万名零售从业员的生计,亦会阻碍零售业的长远发展,并构成涟漪效应,影响本地消费,进而拖累香港整体经济发展。协会促请政府尽快开拓更多零售空间,增加旅游配套设施,并加快发展新旅游景点以及开拓大型购物中心,以纾缓传统购物旺区的压力;呼吁政府维持现时的「个人游」配额政策,并为行业制订长远及全面的政策,以配合业界未来发展。
另外,就政府研究减少内地「个人游」人数,不少上水区居民都表示欢迎。不过,区内专做内地旅客生意的店铺就叫苦连天;他们指,今年内地旅客数目已较去年少,如果再削减「个人游」旅客数目,可能就要裁员。
削「一签多行」港少收百亿
对港府有意削减「自由行」人数,有经济学者推算,若单是减少不过夜的「一签多行」「自由行」人数,本地旅游业每年减少的收入可能高达100亿元,更可能会导致约1万人失业。香港商报记者黄雪峰 李彩荷
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自由行」的确为香港经济注入动力,并带来正面影响。他说「自由行」为本港创造大量低学历和低技术职位,与旅游业相关的职位由2002年的14.22万个,急增至2012年的25.09万个。此外,自由行大幅增加本港旅游业的收入,由2002年的358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946亿元。
关续称,过去几年,自由行的后遗症逐渐浮现,如推高商铺租金、物价上升、走水货、黑工,甚至触发两地网民展开骂战。为了迎合自由行旅客的购物喜好,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店数目在10年间急升了15倍,由2004年的90间急升至2013年的1440间;服装及食品店数目也有大幅增长。他认为,政府是时候分析自由行政策是否出现问题。
●或导致万人失业
关焯照推算,如果从减少不过夜的「一签多行」入手,旅游业每年会减少少于100亿元的收入,约1万人可能失业,相信最受影响的是位于上水及油尖旺的药房;但同时认为香港旅游业不应该太单一化,只吸引内地游客。
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称,自2003年自由行政策开放内地49个省市居民来港旅游,吸引大量内地旅客来港,至今已逾10年,内地旅客申请签证到其他地区旅游越来越方便,导致他们的访港意欲减低,形容今年「五一」黄金周人数更首次出现下跌已为香港旅游业响起警号。他续称,内地旅客近年亦开始改变其来港的购物模式,由以往主要集中高档次产品,如钟表、珠宝,转为购买日常用品、化妆品等中价品。
旅发局发言人表示,就自由行计划研究报告的分析,局方将致力维持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及吸引过夜旅客。在本年度的相关策略中,局方会集中投放推广资源到20个主要客源市场;将100%的推广预算用于吸纳过夜旅客;积极开拓客源,投放资源发展新市场,尤其是俄罗斯和印度;加强推广香港的多元化特色,如美酒佳肴、艺术文化、邮轮旅游等。
收租零售股昨受重创
【香港商报讯】记者陈薇报道:港府研究减少自由行旅客来港,引发收租股及零售股昨闻风下挫。收租股中,拥有海港城及时代广场等多个自由行旅客至爱的大型商场的九龙仓(004)急挫3.45%,收报53.15元,为表现最差蓝筹股。有零售企业表示,若政府严控自由行旅客人数,对本港零售业必定带来影响。
收租股昨日当灾,九龙仓挫3.45%,希慎(014)亦跌3.53%;鹰君(041)则跌1.44%。零售股方面,受惠自由行多年的护肤化妆连销店莎莎(178)跌3.79%;劲敌卓悦(653)收跌2.27%。金饰零售商周大福(1929)跌3.22%;六福(590)跌0.6%。百货公司先施(244)则跌2%。两只鞋履零售股则个别发展,日前公布纯利仅升1%的百丽国际(1880)跌2.18%。至于全年纯利大增60%至2.9亿元的利信达(738)则受惠业绩理想而大幅上扬,升6.74%。
对于政府或会限制内地自由行来港旅客人数,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昨于业绩记者会表示,该政策牵涉面广泛,若政府严控自由行旅客人数,对本港零售业必定带来影响,而集团于香港业务仅占整体销售约3%,故影响有限。利信达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刘舜慧表示,若自由行旅客下跌,对零售业有一定影响,但需视乎收紧程度。她又说,香港区零售市场占公司业务只有10%,暂时对公司影响不大。
检讨自由行 治标莫伤本
——香港商报评论员李明生
访港旅客数目过多,不少市民嫌有点不胜负荷。策略发展委员会已开会讨论有关问题,行政长官梁振英昨表示,在未增加接待能力之前,本港需否进行需求管理,将旅客增长速度放慢、停止以至降低,并披露减少自由行两成乃众多意见的其中之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进一步指,当局现时未有方案,但想抛砖引玉引发讨论,从而掌握市民及业界的真实诉求。
旅游业是本港支柱产业之一,任何需求管理措施均须小心厘定。统计处最新专题研究显示,的而且确,旅游业对GDP贡献并不算高,入境旅游增加值虽较2008年的2.3%,增至2012年的3.9%,远低于其余支柱例如贸易的24.5%和金融的15.9%。然而,旅游业却创造了大量职位,以零售餐饮为例,其对旅游业的倚重程度高达32%和20%,住宿服务更达91%,相关行业同期就业人口就超过53万人,占私人劳动市场20%之强,反过来说,金融业只占8%左右。量度一个产业对经济的贡献,GDP当然是重要指标,就业方面亦不容忽视;同时,一个经济体系多元发展,不同社会阶层方可一同受惠。所以,旅游业即使遇上发展樽颈,存在需求管理必要,但也要慎重衡量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更莫说要勒死收死。
需求管理,无疑是有效的临时治标措施。这在港并非新鲜事,新政府上场以来,「零双非」措施便有效解决了本地孕妇床位不足问题,「限奶令」亦基本确保了本地家长及婴儿之需,寓禁于征的楼市「辣招」同样成功令本地楼市降温,成果有目共睹。至于旅游业方面,梁振英甫一上场就已叫停新增「个人游」城市,而当前最大共识之一则是收紧「一签多行」政策,毕竟相关旅客对港消费贡献并不算高,且还造成不轻的扰民问题,更是水货客的一大重要来源,不论区内居民以至商业界,均已表态支持改为「一日一行(或两行)」。可以预期,附近旅客减少在所必然,但在港人本身高占水货客60%的前提下,且不排除水货活动完全交由港人接棒,措施能否达至降低扰民之效成疑。
增加供应,终究才是最佳治本之法。可惜的是,这方面工作却进度缓慢、举步维艰,增加床位及加建医院的发展未如理想,奶粉商供应链管理仍待改善,觅地建屋以及开拓新市镇包括新界东北、大屿山等等更是寸步难行,以至各种各样的需求管理措施至今尚未看到「日落」希望。加强本港旅游接待能力方面,社会上具建设性的意见绝对为数不少,由兴建边境购物城,到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载能力,还有开拓更多旅游景点和增加全港各区店铺供应等等,然而真正推进落实的又有多少?旅游业急须扩容之议,近一两年来一直都是城中热话;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实宜多循增加供应方面入手,才能够确保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旅游业问题,不单影响民生和经济,更激化了两地矛盾。近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针对内地客的歧视事件;如果问题持续,情况恐怕会变本加厉。在检讨自由行之余治标不伤本,将旅游业提升至首要议程之一,无疑是特区政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