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便利的区位和较低的房价,使燕郊成为30万“北漂”的栖身之地。但跨省上班、孩子上学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构成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民生焦虑。这些因此而在燕郊长大的孩子,超大班、小饭桌、跨省上学……将成为他们童年的主要回忆。 摄影/中国青年报记者 赵迪 编辑/翁倩
5月26日早上5点45分,在燕郊的家门口,5岁的田晨熙依偎在29岁的爸爸身旁。每周一早晨,他都会和父亲坐公交车去北京的幼儿园上学。由于公交车上人太多,他们准备打车到始发站候车。田晨熙在北京石景山附近的一所幼儿园读学前班,周托,一个星期回家一次。
早上6点,田晨熙和爸爸坐上了出租车,田晨熙不断打着哈欠。对于他来说,燕郊的家只存在于周末。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在燕郊工作。爸爸在北京租房子住,妈妈则住在燕郊的家里。每到周末,他们一家人才能在燕郊团聚。
燕郊一小区广场前,几名家长和孩子等去幼儿园的校车。其中一名家长表示,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由于人太多,她准备把孩子送回老家安徽去读。一位家长抱怨,现在燕郊的小学基本上都处于饱和状态,很少听说有50个人以下的班级,好多班都是7、80人。人一多,有些老师甚至连学生的名字也记不清楚。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门口,9岁的洋洋在去上学的路上。为了节约时间,孩子们的早餐经常就在路上解决。
小学门前的班级引导牌。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西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几十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仅使燕郊的交通压力陡然增大,配套的学校和生活资源也变得紧缺,绝大部分学校都人满为患。
燕郊开发区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近年来,燕郊每年新增小学适龄人口2000多人,初中增加1000多人,相当于每年新建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班级超额现象严重,大部分班级都超过80人,一些班级甚至超过90人。
燕郊汇福实验小学操场,体育课,学生们在做准备活动。燕郊的学校数量有限,学校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以及教育质量能不能跟上,都是让家长头痛的问题。
燕郊六小,一名老师使用扩音器在上课。除了学生超额以外,师资力量也成为燕郊比较大的问题。这里每年需新增100名教师才能满足适龄学生增长的需求,但受困于乡镇建制的教师编制人数,新配备100名教师几乎“无法想像”,一些学校只能增加教师工作量并聘用编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