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多地公交假币残币现象引发网友质问:“诚信去哪儿了”
新华社记者双瑞、史靖、王全超
新华社5月26日播发的《诚信,怎能一块钱出卖?——十大城市公交假币现象追踪》新闻,引起广大网友共鸣。
一元钱能买什么?一根雪糕?一支棒棒糖?一枚鸡蛋……这购买力微弱的一元钱,却深深刺痛了公众神经。有网友质问:为什么很多人热衷投“假币”,诚信去哪儿了?针对如何防范假币、提升社会诚信度,网友也七嘴八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质疑:“逃票投假币,丢弃了诚信之本”
“被一块钱毁掉的,不只是诚信,还有良知。”网友“骑警队长”指出,公交本身就是国家补贴的公益行为,逃票投假币丢掉了我们千年来一直提倡和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丢弃了诚信之本。
同时,多地公交假币横行,令一些公众指摘公交车无人售票的合理性。网友“风之子”对此发表观点:公交无人售票的初衷,是提高公交通行的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和社会成本。他认为,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残币假币现象的确反映出城市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水准,但不能因此否定无人售票的意义。相反,更应该呼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建立一个诚信社会。
原因:“违规成本低让人漠视道德准则”
为什么投假币残币的行为在多地屡屡发生,难道诚信连一块钱都不值?网友“司思虎”给出的答案是——违规的成本太低。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公交系统遇到投假币现象,即便是司机当场抓到,也只是要求补票,有些怕影响其他乘客上车或造成延误,甚至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网友“司思虎”认为,正是这种违规的低成本让很多人漠视道德准则,肆无忌惮。他建议向国外学习,引入诚信系统。一旦发现违规,除了增加惩罚力度外,可将逃票行为与就业、信贷等多个与诚信相关的方面挂钩,用制度保障社会诚信度的提升。
后果:“诚信千里之堤,溃于一元蚁穴”
小小一元钱承载的诚信大问题,得到了多数网友的重视和认可。网友“杨建华”一针见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放任自流,势必腐蚀整个社会诚信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失信“蚁穴”,筑牢诚信“大堤”。
在他看来,我们不但要盯紧政府、企业等在大事上是否诚信,也不能忽视个人在生活小节上的失信。网友“假如我是真的”持类似观点,“今日会在小处作假,他日若有机会定在大事上作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呼吁:“遵守契约精神提升社会诚信度”
如何从一元公交票做起,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度?网友从制度建设、个人自觉、契约精神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建议。
“设计更加完善合理的制度来杜绝投假币这样缺乏诚信的现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道德层面的呼吁和自觉同样不可或缺。”网友“个人”说,如果每个人都主动、自觉地维护诚信,相信周围的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受益的将会是每一个人。
网友“东明”认为,诚信社会首先是契约社会,通过契约建立社会规范,培养人的诚信意识。如果面对一项制度,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自律、严格遵守,而是挖尽心思寻找制度漏洞,想方设法钻制度空子,那么制度必然是无力的。所以,制度的力量在于设计,更在于信任。
“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却也能以小见大。”网友“地球不值钱”分析,公交公司提供服务,乘客付费购买服务,这种经济行为本身就是遵守契约精神。而遵守契约精神能够提升整体社会诚信度,每个人的发展也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