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淀数年,曾在数码广场卖过电脑,曾在大学当过计算机专业老师,也曾独自一人在三年时间里研发出核心软件。他“豪赌”三次创业,用自主研发成果赢得了行业的信服。他做的每一个决定,学会的每一件事情,都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创业。
他是成都汇佳天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佳天成)总经理王于峰。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王于峰进行了采访,听这个为创业而生的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顺应两次行业浪潮 瞄准企业大数据
20世纪90年代,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概念首次被提出。在这期间,王于峰就读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前沿的理念学习,让他开始留意BIWORD软件的发展。一直到2004年左右,业内将BI概念升级为高级分析(AdvancedAnalytics),使其更为成熟,这时候王于峰决定投入商业智能化浪潮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内知名工量具生产者成都量具刃具集团计划更新原有企业办公软件。王于峰研发的BIWORD软件系统得以与甲骨文软件等全球500强公司同台竞技,并且从中脱颖而出。王于峰谈道,“我的产品集BIWORD、BIEXCEL于一体,集结构化、云存储、移动以及数据挖掘四大功能于一身,处理速度更快、负荷能力强,获得了客户的青睐。”
业内人士评价,王于峰用行业顶尖的研发成果—异构数据整合和结构化WORD办公处理系统,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在BIWORD软件支持下,企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其大数据积累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王于峰解释称,“比如,迅捷通讯公司与我们合作之后,只需要一个员工操作软件,整理出当天的销售数据、报表等,而这部分工作以前需要60个员工来完成。”
2008年左右,随着我国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应用越来越多,从医院的管理者到医生、护士,一直到病人都对医院里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一年,王于峰的公司与四川省中医院达成合作,负责其大数据研究,涉及中医用药、病理研究等。这也意味着,王于峰抓住了第二次时机,顺势而上。
“医疗是一个足够大的领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公司开始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医疗发展上。”王于峰谈道,经过6年的准备,以数据为核心,涵盖大数据、健康档案互通以及结构化文字处理软件(BIWORD)三大主营业务的汇佳天成公司应运而生。
同时,公司与生俱来的科技创新性吸引了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关注。在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汇佳天成迅速成长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创新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时常给我打电话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或者到公司来走访,了解近期的发展情况,并且一再叮嘱如果有问题要及时沟通。尤其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他们给予公司更多的关怀,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业务中,大数据以及文字处理软件早已成熟,最新的健康档案则是汇佳天成的一张“王牌”。据王于峰介绍,健康档案业务包括档案调阅、资源共享、双向会诊等功能。“简单来说,通过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患者可以在手机、电脑上自主选择任何医院就诊,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的困扰。同时,通过授权的健康档案平台,医生之间、医院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调阅病人资料,以做出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软件获悉如何配药最有效、价格最合理。这样一来,看病贵的问题能够通过科学的技术来解决。另外,患者就诊之后,软件会自动进行病情跟踪,适时提醒他们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王于峰谈道,汇佳天成三大业务的组合,能够为医院节省资源,为医生提供精准的医疗内容分析,更为患者带去最贴心的关怀。
苦战数年 “零成本”打天下
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讲,王于峰是一个彻底的“学霸”。他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个小地方,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1995年,王于峰以高分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当时,计算机刚在中国掀起一股新潮,与众多学子一样,王于峰选择了最热门的计算机系。
“大学期间,除了平时学习软件、编程等专业知识以外,假期的时候我会去软件公司打工锻炼,赚钱补贴家用。在读大学时,我还自考了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大学毕业后不久,又在电子科大读了电子工程专业。”王于峰谈道,虽然三个专业都是学的本科知识,但这正与计算机工作的实用性相吻合。“我每次读的专业都是有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具备创业的软硬条件,有朝一日能够办好自己的公司。”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成功创业的可能,王于峰大学刚毕业就去数码广场开了一间小店,做的是电脑配件方面的小本生意。他告诉记者,开店是为了摸索经商的道理,在实践中积累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令人好奇的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学生,为什么敢于冒险创业?他是否考虑过其中暗藏的风险?王于峰坦言,“大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创业。我认为,如果毕业去公司,薪水可能比较乐观,也没什么风险。但只是现阶段还不错,以后就难办了。我还是想做自己的事情,更迫切地想改变家庭的经济情况。”
2003年,王于峰第一次正式创业,但由于缺乏相关从业经验等原因,这次创业于2004年不幸终结。难能可贵的是,王于峰并没有被一次失败打倒,不言放弃的他回到软件本行,将方向定为企业大数据研发,并迅速投入到下一次创业的准备之中。
没想到,这次准备一来就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王于峰都是一个人在奋斗。“连春节都没有休息过,每一天几乎都是12个小时的工作,经常熬到深夜。2006年和2007年,我还在电子科大计算机专业任教,不断充实自己。”王于峰说道。
当王于峰宣布 “不花一分钱”再次创业时,家人和朋友都不相信。“我告诉他们,只需要办营业执照的钱就可以了,他们觉得是天方夜谭。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在三年时间内就突破了软件技术,做足了准备。在第二次正式创办公司之前,产品都已经面市了,市场反响还特别好。”
实际上,王于峰第二次创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价的,是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艰难。“曾经有一段时间,信用卡透支了4万元钱,但产品还在试验阶段,心里特别着急。我也想过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但深思熟虑之后我觉得,只要做出了选择,就得相信自己能办到。”
记者手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李嘉诚曾说:“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便只是一堆空架子。”只要你深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就不要让任何事情拖累你,世上的丰功伟业无不是对抗“不可能”的结果。重要的是,不计困难,实现理想。
在王于峰还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他拥有梦想;当他在创业中拼搏的时候,他不忘理想;如今,他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他仍然有梦。无论何时,创业者千万别忘自己最初的目标,有始有终地勇敢坚持下去,才会取得胜利的果实。
古人云:因势而利导之。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王于峰是非常善于借势而为的创业者。在每次行业浪潮来临之时,他都勇于争取,不怕失败,敢于做行业的先行者。在他的人生中,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会心怀美好的希望并持之以恒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