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51件作品获“中国梦”作品征集重点推荐

2014-05-30
来源:新华网

  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自2013年12月18日启动以来,获得了网民的广泛关注,投稿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圆满完成了征集活动。三家网站共收到20880件文艺作品。经线上投票和线下评审,最终在正式入围作品的300件作品中,选出重点推荐作品51件(推荐作品名单附后)。

  此次网络征集作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紧围绕“中国梦”的主题。入围作品紧扣“中国梦”主题,既有刻画当下普通老百姓小人物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探讨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的作品,也有反映老一辈无私奉献、共铸中国富强之梦的感人故事,多角度诠释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二是亮点多、原创性强。此次征集作品,均为近两年来的原创之作,有很多亮点。如音频作品中有很多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原创歌曲。三是现实性强,艺术质量高,内容和表达接地气。此次征集作品贴近百姓生活,感情真挚生动,艺术地讲述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感人故事,易于引起读者观众共鸣。四是题材宽、层次丰富、覆盖面大。征集作品题材非常丰富,包括农村、城市、边疆、少数民族、文化、道德、军人等各个类别,投稿者既有大量专业文艺创作者,也有非常多的普通网民。征集作品地域分布广、覆盖面大,涵盖了全国的所有省市地区和部分海外地区。

  为更好地展示重点推荐文艺作品,中央电视台专门录制了“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电视特别节目,在5月31日央视综艺频道(CCTV-3)黄金时间播出。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将通过专题网页、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宣传重点推荐优秀作品,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也将对重点推荐作品进行宣传推广,使中国梦主题优秀文艺作品深入人心。

  附:

  “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重点推荐作品(51部)

  文字作品(19部)

  一等推荐作品(2部):

  1、父亲心中的社稷(郑建光)

  2、露西与中国梦(黎丽)

  二等推荐作品(4部):

  3、叶巴村的用电梦(吉米平阶)

  4、尖叶草(吉儿1996)

  5、喜马拉雅山上的格桑花(应才兵)

  6、让兄弟姐妹都开花(黄圣凤)

  三等推荐作品(13部):

  7、安居,不是梦(肖克凡)

  8、我的朋友,小诺(刘彦玲)

  9、强军报国 铸梦蓝天(徐秉君)

  10、第一节课(于立极)

  11、丁香树下的绿邮筒(于国平)

  12、故乡月,边疆月(乡间艾蒿)

  13、慧敏女子(殷允岭)

  14、父亲的画(孟祥凤)

  15、风从中国来(章学锋)

  16、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兰坡)

  17、共和国的花环(水底的火焰)

  18、辞路(少一)

  19、延安——宝塔山下的三代人(崔金凤)

  音频作品(24部)

  一等推荐作品(4部):

  1、我们的中国梦(王晓岭词,孟庆云曲)

  2、乘梦飞翔(王晓岭词,印青曲)

  3、北京时间(王建词,赵新曲)

  4、孝和中国(木子楠词,孙继范曲)

  二等推荐作品(8部):

  5、同圆中国梦(唐炳椿词,彭立曲)

  6、天地人心(李维福、俞轩词,印青曲)

  7、儿女情长(陈涛词,王备曲)

  8、梦中的书包(李学亮词,金国安曲)

  9、美丽中国(王平久词,丁于曲)

  10、海峡月光曲(牧冬、伍宜词,徐沛东曲)

  11、假如今天你还在(秦新民词,王黎光曲)

  12、同心逐梦(佳松词,李菲曲)

  三等推荐作品(12部):

  13、担当之歌(蒋昌盛、东方煜晓词,王立东曲)

  14、老百姓的爱(王晓岭词,戚建波曲)

  15、我梦最美(曲波词,伍嘉冀曲)

  16、咱们工人有梦想(刘忠学、纪春里词,孟庆云曲)

  17、与祖国有约(陈道斌词,栾凯曲)

  18、中国梦(杨湘粤、晓达词,崔臻和曲)

  19、美丽绽放(杨显群词,李鹏曲)

  20、我的梦(王平久词,赵兆曲)

  21、梦想起飞的地方(熙明朝鲁词,段庆民曲)

  22、追逐梦想(刘续红词,王雅立、黄江田曲)

  23、我们的美好时代(安华词,董林庆曲)

  24、一起飞翔(曾爱兵词,南建雄曲)

  视频作品(8部)

  一等推荐作品(2部):

  1、希望树 (苏月琴)

  2、一生守候 (孟傲)

  二等推荐作品(4部):

  3、青春橄榄绿 (武警福建总队)

  4、陈嘉庚的故事 (厦门集美区委宣传部)

  5、最美的声音 (洪建泽)

  6、守望 (皇品微电影)

  三等推荐作品(2部):

  7、集合(灵思沸点影业)

  8、乡村娃的梦 (济宁市文广新局)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