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許嘉璐:尼山是山東的 孔子是世界的

2014-06-03
来源:香港商报 胡榮國 王長久 劉佳

  5月的山東,驕陽似火。在山東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化學者、專家爭論著一個話題:不同信仰下的人類能否建立共同的倫理,在建立共同倫理的進程中,中國文明能提供哪些借鑒?今年77歲高齡的許嘉璐作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發起人、組委會主席,堅持在各個大會講壇和分論壇上不厭其煩地宣講著他對中國文明精義的理解,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反覆強調,在世界共同倫理構建中,中國文明是可以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他說,尼山是中國的,可孔子是世界的,希望孔子的大仁大愛、大智大勇,能成為人類選擇未來前途時的一個重要參考項。香港商報記者胡榮國王長久劉佳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并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這兩句話一樣可以用在許嘉璐身上。許嘉璐長期從事訓詁學、說文學、古代文化、中文信息處理學科的研究,出版過非常著名的比如《文白對照的十三經》、《二十四史全譯》等大型文化叢書。他不但學而不厭,而且誨人不倦,他至今還擔任著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等許多職務,本次尼山論壇上又被聘請為尼山書院山長。

  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方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要成為世界領袖,僅靠物質世界第一,甚或軍事上的世界最強,都是不可持續的,更重要的要有軟實力。這就需要加強向世界宣講中國文化,宣講中國文明的價值觀,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文明的精義。許委員長2008年面向世界和未來推動世界多種文明的對話,積極開展了各種文明的互動,特別是創辦了尼山論壇,是尼山論壇的開山長老。

  作為論壇主席,許嘉璐真是「不知老之將至」。他全程參加每場大型講壇,并發表精彩演講;在泗水尼山孔子出生地,他率領一眾學者嘉賓參加祭孔大典;在大棚會場,與韓國來的嘉賓暢談中韓在推動儒學發展方面的構想;晚上回到濟南,又連續出席多場論壇。每場活動下來都要一兩個小時,乾熱的環境下,年輕人尚且感到不適應,而77歲的許嘉璐自始至終正襟危坐,認真傾聽認真記錄,讓人肅然起敬。

  中國文化將扮演重要角色

  許嘉璐強調,在構建人類共同新倫理的偉大事業中,中華文化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是因為中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仁以為己任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符合大自然和人類生存發展的規律,正好補充現代性的缺口,改正現代化所帶來的荒謬。

  許嘉璐說,中國文明是包容的文明,幾千年來,各個民族融合在一起,文化融合在一起,文明價值觀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也融合了,變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也是世界的奇跡。中國文化五千年來一直強調的是人和人的合一,人和自然的合一,只有人和人和諧世界才能太平,只有人和自然和諧人類發展才有保證。中國的文化集中體現在老子、孔子等先聖先賢的著述中,他們從來談論的都不是一家一國的治世方案,從來思考的是全天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世界的問題,提出的都是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就如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就沒有說這個人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大人還是孩子。一句話,孔子說的是人類。所以,尼山是中國的,而孔子是世界的。中國的先聖先賢都是世界的,因為他們關注的是世界的幸福和太平。中國人的修身齊家治國的最終目的,是平天下。

  孔子尽管自己生活得不如意,但他傳播的是善,是愛,是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因為這種愛是普遍的,所以人類的倫理也可以是普遍的。許嘉璐希望尼山論壇變成世界的,讓孔子的大仁大愛、大智大勇,能成為人類選擇未來前途時候的一個重要參考項。

  他也承認建立人類共同的倫理是任重而道遠。他對記者說,我們都知道這一目標的實現將是長期的、艱難的,因為需要全世界形成廣泛的共識,尤其需要不同信仰、不同政治體制下的決策者們具有相當程度的超越和信仰、超越了政治共識,找到异中之同,發揮他們特有的影響功能。因為我們所堅持的是人類的良知,是社會和歷史的規律,是人心之所向。為此,應該引起不同信仰對倫理重建這一最緊迫、最核心、最引起共識的問題的重視,形成一個面向當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尋求不同信仰下的倫理之同的遍及五大洲的潮流。

  信仰有不同

  倫理可相通

  尼山是孔子的誕生地,山東是儒學的發源地,由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根植齊魯澤潤四海,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民族精神有著深遠的影響。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是以孔子誕生地尼山命名,以聯合國倡導的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目的,學術性與民間性、國際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國際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在本屆論壇上,許嘉璐提出了他的「共同倫理觀」,認為在人類紛雜的不和諧之中,是可以建立共同的倫理,來成就一個共同的美好的世界。他說,目前,最為緊迫、最為可行的是越過信仰的鴻溝,探索各民族的倫理是否具有共同性,以及共同性之中的個性如何保存。世界越擁擠,規範就變得越必要,世界的規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人類的共同倫理。人類能不能建立共同的新的倫理,需要全世界的學者來思考、研究和對話。而他是個樂觀主義者,認為是可以的。因為倫理的共性是客觀存在的,所有不同信仰的倫理之間天然地存在著相同或相通之處。

  許嘉璐進一步分析說,人類共同倫理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現在被戰爭、導彈、航空母艦給掩蓋了。如果剝開這些東西,再看看人的本性,不過就是希望穩定、和諧、友愛、安全、富裕,這些起碼的要求。正因為倫理的這一特性,所以歐洲的偉大哲學家早在300多年前已意識到,不同信仰下的倫理有必要交流并相融,「從眼前的基點回到原點,再看看歷史,我對此是有信心的」。許嘉璐指出,世界上各個主流的文明都沒有離開善和愛,只是在不同思想體系中用了不同的詞語,例如在孔子那里更多的是用「仁」,而佛陀用的是「慈悲」等等。用中國人的理念,人類之間的愛和善,應該可以廣延到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中也包含著對人類的愛和善。在這點上,似乎又和萊布尼茨、釋迦牟尼非常相近。於是中國人的倫理系統就形成了。用這個道理去比照希伯來文化中的食戒,伊斯蘭教的七戒,佛教的五戒、二十五戒,以及儒家的「禮」和對修身的種種提示和要求,「我們似乎看到的是一些堂兄弟的面龐」。

  許嘉璐認為,現在亟需建立以平等、尊重、和平、友愛、共同富裕、保障權利、環境友好等為基礎的人類新倫理。這一倫理的最終目的很簡單:我幸福,你幸福,他幸福,大家都幸福。許嘉璐還引用羅素的話,「如果世界要從目前瀕臨毀滅的狀態脫穎而出,那麼新的思考、新的希望、新的自由,以及對自由的新限制,是必須要有的」,這一新限制就是我們探求的人類新倫理。要達到這一目標,更要充分認識文明多元化的客觀事實,「多元意味著各種文明始終處於平等的地位,文明多元化起碼包含著對任何文明都同樣重視,彼此平等、承認、尊重、包容」。許嘉璐特別使用包容這個詞,而不用寬容,「因為在我看來,寬容還仍然帶著恩賜的色彩。」

  許先生與本報的緣分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與本報「文化東方周刊」有過多次的機緣。2012年4月27日,他在香港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上提出:「中國佛教是世界奇跡」,本報「文化東方周刊」在封面作了整版的圖文并茂的專題報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年9月,在河南嵩山論壇上,以學者身份參加會議的本報記者和許嘉璐講到了當年4月本報的報道,他非常感興趣,特意讓秘書留下郵寄地址。去年9月,由中國文化院、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辦的「中醫養生論壇」在北京國子監舉行,許嘉璐先生主導的是次論壇希望從不同視角探討中醫養生的精華,展現背后中國傳統儒釋道文化的傳承,本報亦是全程參與報道。本次尼山論壇上,記者將匯集一年半的「文化東方周刊」精彩文章的《文化東方》畫冊贈送給許先生,許先生很高興,尽管畫冊較大較重,他還是讓秘書收好。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