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狐IT 毛启盈 宿艺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金融行业,其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迅速赢得了用户和口碑,这也让几十年来靠吃“存贷差”的银行业面临被“革命”危险。
有意思的是,在OTT业务上已被互联网企业革命的电信运营商们,正在加速踏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他们有何优势和短板?成功率会有多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运营商推出的理财“宝宝”们,在用户体验以及投资回报方面,亮点乏善可陈,可能导致人气不旺盛,难以为继。
电信联通急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移动静悄悄
广东联通6月6日宣布与百度、富国基金合作,推出“沃百富”互联网金融产品。目标将中国联通话费账号升级为理财账号,联合百度与联通两家在用户规模、渠道、流量经营的优势,共同发展用户。富国基金目前由于资金量级较小,7日年化收益率在6.12%,暂时优于腾讯理财通(约4.52%)和余额宝(4.66%)。
而这已不是运营商推出的首款互联网金融类产品。在此之前的2013年11月,中国联通已与金鹰基金推出“零元购机”业务;2014年3月,北京电信与银华基金推出“添益宝”;2014年5月,深圳联通宣布与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总体来说,这些产品多采用0元购机、5000元以上预存话费作为基金、用户收益在4%左右,但资金需要被冻结2年(合约期内)。
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忙着抢滩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中国移动目前并未动作。中移动某部门副总甚至反问笔者:“互联网企业的理财产品已非常成熟,收益率不断下滑,电信和联通这时候才想起来做理财,是不是太晚了?”
联通与电信为何抢滩互联网金融?
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电信运营商做理财最大优势是基础用户多。其实电信和联通用户加起来不到5亿,而腾讯微信用户早超过了6亿。中移动坐拥7.85亿用户,2013年营收6619亿元,现金流更加充足。那么中国移动为何选择按兵不动?联通和电信为何着急动手?
多名运营商内部人士对笔者透露其中原委:
1、中国移动忙于TD-LTE网络,而电信和联通的FDD牌照尚未发放,整个集团业务转型乏力,需要制造新的业务亮点。给资本市场讲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无疑是一个好主意。
2、中国移动4G进攻势头太猛,电信和联通3G用户高ARPU值用户正在回流中移动。而采用互联网金融概念做合约机,可以挽留用户继续在网使用两年,度过目前的4G“空窗”期。
3、早在2011年12月底,三大运营商子公司均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后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互联网金融是另一个方向、另一支队伍的新尝试。
与互联网抢食金融市场,用户会选择谁?
通过对比,笔者发现,运营商推出的理财产品与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
1、运营商还依靠“搭售”。今天,阿里巴巴余额宝、腾讯财付通以及百度、网易等理财产品,用户直接将钱转移到到互联网平台上,就可以计算收益。而运营商推出的产品,往往是促销型的“购手机”、“缴话费”等等,还要参与其合约计划。
2、资金有“冻结期”。互联网理财产品公开透明,资金进出比较自由。譬如,腾讯的理财通,每天收益是多少元,打开APP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而运营商的理财产品收益却显得比较模糊,一般资金都要被“冻结”两年。
3、门槛太高。互联网理财门槛比较低,而运营商推出的理财产品,多数最低价在5000元以上。中国联通之前推出“零元购机”活动,用户抵押5000元在联通可以获得一款手机,并且满足每月用够其规定的套餐话费,在两年后可以拿回押金。
4、收益很一般。互联网早期推出的理财产品,多数年收益在4%以上,最高达到7%。如今,多数理财产品跌进了3%时代,而运营商与基金公司合作,大多中间还被拨一次毛,利润更低。银华基金今年3月与北京电信推出买货币基金零元换手机活动,从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基金销量没有显著增长。亦有知情人士称,余额宝与电信的合作第一天也才卖出去270台左右。若按货币基金0.33%的管理费计算,10亿元的预存话费,基金公司获得的收益为330万元,但是剔除基金公司耗资系统开发和人力成本,剩下的也不多。
5、平台用户体验不同。运营商需要将现有服务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和理财产品账户打通,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其理财产品,还需与用户签署一大堆协议。内部支付瓶颈尚未打通,譬如,电信的“添益宝”需要高级实名认证,注册用户需上传身份证图片等;联通“话费宝”直接跨界合作,并未通过“沃支付”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无论是余额宝还是理财通,公司内部平台是互通的,用户一键就可办理业务。
6、动机不同。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还是百度,将理财产品当成进入金融市场敲门砖。目的是在互联网市场构建自己的金融帝国,与银行金融系统直接“对话”。而运营商则是为了留住用户,临时经营的一个副业。
电信运营商推互联网金融,在动机和方式都与互联网公司迥异。对于消费者来说,你会选择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