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桐梓6月10日电 题:20万年前“桐梓人”藏身深山亟待关注
作者 杨光振
1971年深秋,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岩灰洞发掘出土数枚古人类的牙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环,学术界将这里发现的古人类命名为“桐梓人”。一时间,贵州大山深处的桐梓县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43年过去,当记者近日走进“桐梓人”发现地时,发现这里仍是深山荒洞,期待外界的关注。
记者在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一路颠簸地来到这个距县城25公里的九坝镇白盐井村,远远看见发现桐梓人遗迹的岩灰洞静静座落在半山腰上,杂草树木挡过了大半洞口,洞口下方为一大片平整的耕地,几户农民正在耕种,一幅宁静山村的景象,丝毫没有古人类遗址藏身於此的气息。
从农户的田坎上穿过,记者一行人又从荒草中开辟出一条小路,爬上半山的山洞,正面一个宽敞大洞呈喇叭形逐层深入,洞底平整,因无人涉足,洞内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在大洞口左侧还有一个约一人高的小洞;立着一块刻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岩灰洞”斑 字迹的石碑。
据九坝镇的曹晟介绍,真正挖掘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石器和用火痕迹的地方,正是左侧这个不起眼的小洞。
1971年深秋,贵州省地质局112地质大队的一名工人在钻山洞业馀考古时,在岩灰洞中发掘出动物化石和石器。尔後引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前来深入考古发掘,发现了多枚古人类牙齿化石,数件旧石器,诸多哺乳动物化石以及用火痕迹。经科学分析和测定,发掘出的人牙化石为旧石器中期直立人(俗称猿人)化石,距今20万年以上。
2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的发现,让古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链得以填补。在这之前,人们已经通过考古发现了人类进化的痕迹:170万年前的元谋人,70万年前的蓝田人,60万年前的北京人,50万年前的马坎人,40万年前的长阳人,30万年前的丁村人,10万年前的观音洞人以及4万年前的柳江人。唯缺距今20万年时期的古人类生活遗迹。而“桐梓人”的发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使人类发展进化的时间链条变得完整。
“桐梓人”的重大学术价值理应让这个发现地得到更多关注,但记者在现场却没有这样的感受。
岩灰洞下,一家开避暑山庄的农民梁昌洋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低纬度,高海拔,冬暖夏凉,每年七、八月份时,都会有大量重庆游客前来避暑,但他们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出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带他们去山洞里参观时,因为没有开发,也没直观实物可看,客人们兴趣都不大。”
桐梓县原政协副主席黄光荣从1971年发现人牙化石起,就一直未中断对岩灰洞古人类的考古研究。他告诉记者,在确定岩灰洞人牙化石为20万年前古人类化石後,再没有超越性的发现。所以,在近40年时间里,发掘研究工作基本停滞了。
黄光荣说:“研究力量薄弱,学术研究的保守性,新化石发现地的风头盖过了旧发掘地,这些都是造成岩灰洞发掘没能持续深入的原因。至今,都还有上万件发现物品摆放在中国古人类生物研究所里,可惜啊!”
同时,记者也从桐梓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县、镇一级政府正在积极招商引资,拟对岩灰洞作保护性开发,打造一个供人们了解20万年前古人类生存、生活的文化景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