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之际,我在王府大街64号文联大楼工作的经历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时在文联大楼办公的单位有如下: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所办刊物《美术》《漫画》《版画》及其它刊物《文艺报》《世界文学》《民间文学》等。
1953年我自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美协,先在帅府园中国美协展览馆办公,建立美协资料室,文联大楼建成后随《美术》刊物迁至文联大楼工作。我经手所搜集的古今中外美术资料比较丰富,在各协会资料室数一数二的充实,也与各协会资料室互通有无互相协作。
中国文联的文艺活动较多,内容如下:①各省市地方戏来京汇报演出第一场戏均在文联大楼演出。②邀请名人讲座,例如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下乡四清工作的“桃园经验”,老舍先生讲“辅导青年人写作”,邀请名家田汉、杨翰笙、吕骥等文联领导讲课,学术气氛浓厚,群众得益匪浅。③演内部电影(其实就是外国电影或国产老电影),比如:苏联出品的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列宁在1918》《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山野的春天》《乡村女教师》,英国电影《百万英镑》,法国电影《沉默的人》,印度电影《拉兹之歌》。国产老电影:《腐蚀》《十字街头》《上海屋檐下》《春》《秋》《家》《原野》等。
1956年党中央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联领导想在文联大楼外观(灰色大楼)上有所体现,请《美术》刊物的黎朗同志在三合板上画一百朵花,刻下来,涂彩色油漆,贴在五合板上,黎朗一个人做不过来,邀请我一块儿做,我们资料室地方大,就成制作100朵花的作坊了,除日常工作外,每天忙于刻木板,忙了将近三个星期竣工,文联把这100朵花挂在文联大楼从顶楼往下垂直挂下,体现“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效果。文联大楼为五层楼,楼顶有平台。
从生活上文联大楼食堂办得比较好,经济实惠,除卖大众菜外,另有一窗口卖现炒的菜。那时实行粮票制,但每顿饭从主食到副食,花样翻新,品种多样。
文联大楼地下室尚有“文艺茶馆”,室内有靠背椅、茶几,卖些咖啡、红茶、汽水等,环境优美清静,是看书休息的好去处。
文联大楼节假日筹备跳舞晚会,请来民族乐团,多为高雅音乐,大家翩翩起舞。舞会的布置为黎朗及我制作的剪纸、图案装饰会场。午夜时分曲终人散,有夜宵招待乐队人员。
另外,中国文联在大跃进后期,为了改造群众思想,在河北省怀来县五堡公社三堡村建立了“文艺农场”。1960年困难时期我报名下放文艺农场锻炼一年,带队的是剧协领导严青同志,确实有不少收获。文联大楼后院1958年大炼钢铁,炼了一锅钢铁。
“文革”初期各协会人员下放干校,此地址改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
光阴荏苒,这些记忆离我们现在已六十年过去了,那时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我已是86岁的耄耋老人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我们把这珍贵的记忆永远留在心中。
(李启安中国美术馆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