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李克强阐释中国视角与中国角色

2014-06-20
来源:香港商报

   李总阐释中国视角与中国角色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7日下午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举行中英全球经济圆桌会,就全球经济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有专家表示,李克强讲话表明新届中国政府具有全局眼光,不仅准确定位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包容性发展让中国与世界各国双赢;同时亦意识到中国的内部问题,以结构性调整恢复金融危机的创伤。专家指,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对於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在维护国际货币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香港商报记者 张幸 朱辉豪
  ●包容性发展关键在於全球双赢
  李克强会上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後,越来越多的国家更重视包容性发展。对於包容性发展,接受本报采访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有几方面含义。
  首先是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不同,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由消费拉动,而中国目前由於老百姓收入有限,再加上一些民生问题还未改善,可能还需要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这种「不同」不应遭到批判。
  其次是在当下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还是会参与到市场中来,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简单照搬照套西方模式;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也需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後是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中国要处理好周边地区的经贸关系,既要让西方国家注意到中国在当下阶段简单地将投资全部改为消费驱动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中国自身也要注意投资可能产生贸易顺差扩大,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平衡带来影响。
  「简而言之,包容性发展意味着其他国家要包容中国当下发展阶段的增长方式,中国也要顺应世界潮流环境、参与解决全球共同面对的经济挑战。」孙立坚说,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在於让全球获得双赢,能让中国现在的增长变得更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政府职能转变
  李克强还强调,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恢复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更好调动市场主体特别是私营部门的投资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强金融和税收监管,提升监管透明度。「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正是新一届政府一直在做的,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作用。」孙立坚说,中国从去年的上海自贸区启动到今年全国「两会」都贯彻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中国正在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孙立坚指,政府要与市场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只靠市场而忽视政府,政府要在民生、服务市场、监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政府不能像以前一样,通过搞政策、搞项目、搞投资,让自己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问题的。
  「经济危机让中国清楚市场的活力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来激发,政府不能替代市场,政府如何给市场机会、如何放权给市场、如何让市场抓住机会产生利润、如何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都是金融危机给中国的重要启示。」孙立坚称。
  他说,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政府也习惯刺激经济,「自己做运动员」,但从结果来看政府权力过大并没有太多好处。中国从去年就提出政府职能的转变,未来中国经济要真正激发市场活力,最重要还是在於做好资源配置,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错位。
  ●维护国际金融体系 人币角色渐重
  此次会议亦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英国财政大臣欧斯邦及金融稳定基金会主席、英格兰银行行长卡尼等出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一同在座。
  有评论指,这些重磅人物代表了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等主要货币,也代表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释放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金融稳定,从而实现全球平衡、强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信号。李克强亦表态中国是现有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维护者,愿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有机衔接。
  孙立坚分析,中国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也是国际投资第二大国,中国能深切感受到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对於发展的重要意义,也理应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维护者。随着中国贸易量继续增大,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维护国际货币体系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期待中国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能由美元这一单一货币来支撑结算币种和资产储备币种。 「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能让新兴市场国家的财富储备能实现多元化与风险分散,美国金融危机已体现出财富储备集中於美元的危险,并且单一美元资产的财富储备会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孙立坚说,当下人民币处於币值坚挺、回报率高的局面,能分散新兴市场国家的储备风险,中国应为新兴国家的储备市场作出贡献。
  政经观察
  传递发展信心 分享中国机遇
  作为世界第一大外贸国与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圆满完成了首次访英,其用意不仅在拓展中英关系,亦借国际舞台阐明中国经济政策。尤其是李总理在英国智库发表了《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既阐释了中国面临的现实挑战,亦向世界传递中国迎接挑战的自信,充分展示出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意愿,有助於稳定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
  ●信心:中国不会「硬着陆」
  此次李克强选择面向英国两大知名智库发出中国声音,除英智库人员外,其听众还包括众多世界经济领袖、世界舆论领袖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其辐射对象显然是全球听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指,藉助这一场合传递中国信心,是一个「巧妙的安排」。
  伦敦智库演讲中,李克强主动回应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对於「硬着陆」问题,李克强正式承诺:「不会!」他说:「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而且不采取强刺激,实现今年以经济增长7.5%左右为代表的诸多主要经济目标,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
  上述表述中,李克强重申「不会硬着陆」,并提到「定向调控」,说明中国政府面对未来增速放缓,将会推出一定的稳增长政策举措;而对「7.5%」的经济增长目标,再次明确使用「左右」提法,并表示「不采用强刺激」、「为未来奠定基础」,表明未来政府若采取刺激政策,强度亦相当平缓,中长期目标仍是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
  「李克强总理的演讲向世界回答了中国经济能不能『撑住』的问题。」王义桅认为,面对国际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中国总理运用辩证法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发展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中国高层有着清醒认识,但问题本身就是中国发展机遇所在,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机遇:从中高速到中高端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健对李总理引用的中国古话印象深刻。他认为,李总理访英期间,中英签署300多亿美元大单,标志着中英之间建立起高质量、更深入的投资关系。由此,亦向英国乃至全世界公众传递了对中国经济光明前景的信心,客观阐释了中国发展能够带给世界巨大的机遇。
  李克强此行,核心内容包含了能源、金融、高铁等合作协议和议题。中国新的领导团队诞生以来,决策者从保障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出发,对能源格外重视。可以预计,在未来国际交往中,能源仍会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议题。李克强在中英工商界欢迎晚宴上说「让金融合作走在中英合作前面」,则暗示了金融合作在决策者心目中的优先地位。有分析人士指,与过去将人民币离岸中心限定在港、台、新加坡等不同,决策者如今希望全球开花,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从高铁到核电,有分析认为中国正致力向世界输出高新技术。访英期间,中英就讨论了双方加强高铁等领域的合作议题,这是李克强外访再次明确提及高铁,亦是中国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推介高铁技术。
  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高速到中高端的成功转型,还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此次中方大手笔推进与英国在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度合作,无疑是释放出了强烈信号。
  李总欧行
  希腊之行深化海洋合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从英国飞往希腊首都雅典,展开其在欧洲的第二站访问行程,这是李克强去年出任总理以来首度到访希腊。外界指,此访是中国今年对欧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具有突破性的政治、经济意义。 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和夫人到机场迎接李克强总理和夫人程虹,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李克强表示,中希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建交42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双方始终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期待通过此访巩固两国政治互信,开拓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新局面,促进中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共建海上丝路「桥头堡」
  李克强文中表示,中希经济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在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中方愿与希方共同努力,将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地中海一流港口。位於希腊首都雅典东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2010年,中国远洋集团在希腊面临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正式接管其中二、三号码头经营权,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下骄人业绩,该项目已成为中希海洋合作的共赢典范。中国通过比雷埃夫斯港通达欧洲腹地,比传统路径缩短7-10天时间,被看成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桥头堡。因此,对於正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来说,该港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地区安全意义。
  ●全面阐述中国「海洋观」
  除了中希两国经贸合作重头戏之外,李克强本次行程还有一大亮点,即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海洋观」,通过此平台释疑答惑,深化中欧海洋合作。据了解,李克强在中西海洋论坛上阐述的「海洋观」,除了深化双边海洋合作的措施,还将回应外部对於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疑问。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表示,李克强将在海洋论坛上有效回应中国面临的东海、南海挑战,表达中国和平利用和开发海洋的新理念以及中欧海洋合作的新期许。他表示,中国走向海洋,不会重复西方列强海上争夺霸权的老路,而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同时,中国海洋经济开发将借鉴希腊所代表的欧洲海洋文明的先进经验,包括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三者之间如何协调等,「中欧海洋合作既有经济上的意义,也有和平与外交的多重意义」。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