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香港經濟前景響警號

2014-06-20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日前,財爺曾俊華表示,8月的今年度半年經濟報告或會把本港的GDP增長預測下調。現時還只是6月,卻先預告8月之事,似反映財爺看到了一些不妙走勢,故引起了一陣議論。無論如何財爺之預告應被視為警號,并對本港當前情况及未來展望作出檢視。

       各種風險日多

  尤其須予注意的是,香港內外形勢中可能出現突變或新的負面趨勢。外部環境中,歐美等發達國經濟依然欠理想,復蘇進程未穩,但暫時看不到會有如之前金融海嘯般的引爆危機因素。反而更令人關注者是地緣政治風險,出現突變的機率不容低估。烏克蘭形勢有趨穩迹象,且離開本港較遠,更值得留意的是東亞局勢,尤其是南海紛爭,若有事未必會只是擦槍走火般簡單。地緣政治風險聯儲局的耶倫及歐央行的德拉吉都曾提到,財爺亦不例外,但卻難於控制,所帶來的影響同樣難以判定。

  本港內部的經濟因素,最值得留意者是樓市走勢。樓市已開始轉勢下調,但幅度未大,政府仍未認為要放寬辣招,樓市下行壓力持續,但一時間也未致會出現急瀉,除非有其他因素觸發。內部中日益受重視的是政治因素,「占中」等問題揮之不去,參與示威者行動日益激烈,金管局亦要預演應對「占中」之道,以防萬一。無疑出現重大政治事故的風險日高,但也如地緣政治因素一樣,其風險水平及可能影響甚難評估。

  從上述可見香港經濟面對的各種風險日多,程度日高,故絕不宜排除未來兩個月出現突變的可能,如是自要下調增長預測。更麻煩者是當突發事故發生時,必將冲擊經濟,并把一般性商業風險如樓市泡沫等都同時釋出,形成海嘯效應。如是則情况或難以收拾。何况目前還有一個十分复雜的新因素,就是財爺提到的自由行問題,此乃內外及經濟與非經濟因素混集而形成者,最近更是警告頻傳。

  自由行由2003年中開始,多年來訪客人數上升甚急,由2004年的426萬大增逾五倍至去年的2750萬,但近期升幅已放緩至單位數。今年來「五一」及端午節兩個旺期,內地客人數更少有地下降。

       正視自由行影響

  此外,零售額亦出現重要變化,3、4月連續兩月罕有地同比下跌,分別達1.5%及9.8%,令頭4個月僅微升0.7%。

  從各類物品的零售額變動中,大可窺見總額下跌原因。在4月一般消費品如服裝、鞋、食品及超市等均有正常以至不錯的升幅,故拉低總量的是個別特殊物品如奢侈類的珠寶跌近四成,電器及攝影器材跌8%,雜項耐用消費品跌逾22%,一般來說市民的民生衣食用品需求剛性大彈性小,故比較穩定而奢侈品則主要是旅客特別是內地旅客來港購物的目標。因此引致零售下跌的并非本港消費出了問題,在目前全民就業及收入穩增的大形勢下,零售應可健康增長。故大多分析均認定下跌主因來自內地客,尤其是自由行者的消費變化,財爺亦提及這點。

  現時還未能完全判斷上述變化,是短暫性波動或是較長期的結構性變化,如屬后者問題便更大了。無論如何,由此事可得出幾個結論:一、內地客對本港零售以至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少,并非共有邊際性效應。二、內地客的數目及開支不會無止境地高速增長,也會有波動以至轉勢向下,在影響總量外還會增加經濟波動,令不明確性及風險更高。因此,研究自由行的影響,除了要看交通及土地、人力供給的承載力外,還要看經濟對外需波動的承受力。三、零售下跌是在訪港內地客數目仍然上升時出現,令問題更為惡劣:承載壓力不斷上升但收益卻下降,表示自由行對本港的成本效益率轉趨惡化,付出增而回報減。

  顯然,以上各點對控制自由行的考慮都有意義。從短期看,若游客量及人均消費下降時,壓縮客流的步伐要放慢些,從長期看,則須優化訪港客的結構及適當控制其總量,以免本港經濟對此種外需過度依賴,并降低其波動風險。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