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古代“海上丝路”始发港渔民的幸福生活

2014-06-21
来源:

   中新社湛江6月21日电 题:古代“海上丝路”始发港渔民的幸福生活

  作者 梁盛 周益臻
  两千多年前,广东湛江徐闻县的三墩港曾泊满满载丝绸的大汉商船,它们每次从这里出发,都要用近一年时间,沿途劈波斩浪,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後将沿岸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
  21日清早,记者在这个古代“海上丝路”始发港看到处处椰林环绕、白鹤飞舞,来自各地的游客漫步在水榭廊桥,赏古汉遗风,观冉冉日出。
  徐闻县着名考古学者吴凯介绍说,1993年至2001年间,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中国文物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权威单位的专家,先後多次在三墩一带的二桥、仕尾村考古,确认这里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由於历史的变迁,三墩港的繁华未能持续到後来。直至世纪之初,国家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在二桥南湾的东翼建起了粤海铁路轮渡北港码头,千年古港由此雄风再现,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得以提升。”他欣慰地说道,“目前,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大汉三墩旅游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据了解,“大汉三墩”景区就在三墩海域和仕尾、二桥、南山村地域,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仕尾村一潘姓渔民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平时出海捕鱼,休海时编织渔网,生活虽不至於窘迫,但也没有多少绰馀。现在,旅游区首期工程建成後,他家的生产、生活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女儿被安排在景区上班,以前一直跟我出海捕鱼的爱人,也动了上岸的心思,乾脆就在景区卖一些旅游产品,收入还挺可观。3年前,我家就建起了两层的小洋楼,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记者在仕尾村转悠,见到这座有100多户的村庄,大多数村民住的都是楼房,千年传承的文化还造就了淳朴的民风,使人倍感亲切。村道拐角处,不经意就能看到坐在自家门口编织渔网的老人,以及无忧无虑、欢呼玩耍的小孩,还有那些来往穿梭的渔家姑娘,再加上不远处的海天一色,如诗如画。
  在二桥村,迎着习习的海风,记者与渔民们拉起家常,得知自汉朝开始,该村里人便把石头当土地爷,世代供奉,每逢外出打鱼都会前来拜祭,以祈求出海平安,满载归来。年逾七旬的梁老伯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村外都是泥路,平时泥土飞扬,一到下雨天,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自从开建“大汉三墩”景区後,村里的道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梁老伯还说,经常会有一些外地游客留在景区过夜,吃住在农家,遇上节假日,村里的渔家子弟还充当旅游向导,赚取一些在校读书的费用。(完)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