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2

打车应用层出不穷 如何杀出血路?

2014-06-30
来源:新浪财经

   打车应用层出不穷 如何在重围中杀出血路?

 
  据福布斯报道,四年前,Uber将穿梭在旧金山街头的第一批出租车队伍送到了其智能手机应用的使用者面前。现在,它已成为史上估值第二高的风投支持企业。从紧追其后的Lyft到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想在打车应用领域分一杯羹。
 
  本月早些时候,那些坚称Uber估值过高的分析师们指出,日益扩大的竞争对手阵容使得Uber不可能永远称霸这一领域。
 
  “Uber打车服务的门槛非常低。”《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者克里斯托弗-米姆斯(Christopher Mims)写道,“这意味着大批竞争对手将会出现,轻易就能从Uber手里抢走生意并限制其业务规模继续扩大。”
 
  Lyft已经在试图超越Uber,他们将筹集到的大量风投资金拿出来四处布局。但只有一个强大对手还不足以削弱Uber的龙头地位。那么,那些希望占据一席之地的新的竞争者们究竟做得怎么样?这个领域的门槛是否真的那么低?打造另一个Uber需要哪些条件?真的能够成功吗?
 
  这些就是Hitch创始人斯尼尔·柯德什(Snir Kodesh)和诺亚姆·斯皮罗(Noam Szpiro)不断在问自己的问题,但他们对答案很是乐观。Hitch是一款在旧金山最新上线的打车应用,类似于Uber和Lyft,但在细节上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用户可以与其他顺路的人一起拼车。这个变化意味着乘客可以比使用其他打车软件时支付的更少的车费,而司机则可以一路挣好几单的钱。于是,皆大欢喜,更经济也更有效率。时间长了还能缓解路上汽车拥堵问题。
 
  这就是Hitch的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要复杂得多。Hitch于上四周前上线,虽然到目前为止的数据显示情况还不错——斯皮罗说70%的乘客会二次使用该应用——但这个例子还是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发布一款新的、颠覆游戏规则的打车应用比制作一款只会说“Yo”的应用要困难得多。
 
  和其他所有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打车类初创企业一样,Hitch面前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众所周知,按需市场,又或者说随需应变的市场,要求非常巧妙的平衡艺术。网络效应有利于Uber这种现有大公司,同时使新来者更加难以立足。打车类初创企业面临着很多其他领域的创业者无需面对的复杂监管环境和昂贵的保险。
 
  站稳脚跟和人为操作
 
  当市场超过某个规模时,就会形成明显的商业模式。电子港湾(eBay[微博])前高管、格雷罗克风投公司(Greylock)现任合伙人西蒙·罗斯曼(Simon Rothman)说,一旦市场实现流动性(通常定义为买卖双方对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有了合理的期望),企业就能盈利,且非常难以被取代。
 
  但按需市场尤其难以实现平衡。司机希望拥有足够多的乘客,以便获得稳定的时薪,乘客则希望附近随时有车可坐。而这一切都要通过点击应用来实现。双方都想完成一笔好的交易,如果在你这做不成,他们很乐于转向另一个选择。
 
  结果,很多新企业在站稳脚跟之前都会进行人为操作,常常是从供应端着手。
 
  软件上线之前,Hitch花时间招聘和面试了大约40位兼职司机。目前,该公司向司机保证,只要他们上路做好拉客的准备,就能得到25美元的时薪。柯德什和斯皮罗根据过往数据和用户增长量或者近期媒体报道来决定在特定时间段让多少司机上路。这样一来,新的乘客用户就会有不错的首次使用体验,从而有望成为回头客。
 
  “如果用户使用了应用却找不到车,这就是糟糕的体验,那么他们下次就不会再用了。”柯德什说,“而司机自然对价格很敏感。如果我们说‘嘿,用我们的应用吧,但不保证你能挣到钱’,那么很多司机都会离开。所以面对这个市场你必须这么做。”
 
  今年1月完成种子融资的Hitch并没有降低车费,并且以后也不打算这样干,除非他们能在不损害司机收入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选择这样的策略代价是高昂的——对于没有获得融资的新公司来说这是进入这个市场时的另一个阻碍。“手上有钱绝对是开展经营的先决条件。”柯德什说。
 
  但Hitch也受益于较小的规模。在补贴车费时,该公司只花了几千美元。Lyft和Uber为了相互厮杀双双将车费降低了20%,给两个公司的收入都带来了重大损失,所以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柯德什和斯皮罗认为,只有他们的拼车模式才能长期为乘客提供便宜的车费,同时给司机提供更好的收入。他们可能是对的。Sidecar最近也开始试水拼车模式。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