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鏖战在即,伴随着横扫一切的世界杯话题一同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还有“绳命和尚”延参法师。延参法师演讲卖萌访谈出书,已经在各界引发热议。这次延参法师作客多家网络媒体,大聊“世界杯”,似乎有点跨出了边界。网上质疑声不绝于耳。那么,从佛教规范到体育精神,延参法师神聊世界杯到底行不行?作为一个佛教僧人,这种“跨界”举动是否妥当?
吐槽一:延参法师是出家人,应该在寺院专心修行办道,不应该走穴卖萌。
法师是出家众。出家僧人的身份,事实上是基于信仰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安立,是无碍于作为存在世间的活生生的人的个人情感、爱好的展露的。出家人中,既有钟情于丹青,在书画艺术上具有极高成就者,如清初石涛禅师、八指头陀等;亦有精于天文历算,在自然科学上拥有极深造诣者,如唐代的一行和尚等;更有擅长于诗词歌赋者,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恢弘诗词、歌赋作品。既然出家僧众可选择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天文历算等作为自身修学的助缘,当代僧众选择利用公众传媒这一平台、乐于与公众互动、交流,即常说的于滚滚红尘中的浸染,在弘法利生中锤炼自身的道心,修学精进,岂有不可不妥之理。由此推而广之,作为出家的僧人,有其个人的良好专长、爱好,只要把握好度,不至于玩物丧志,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
吐槽二:有网友认为延参法师以法师身份聊球,装傻卖萌,将毁人慧命。
此说似乎有些严重,当认真对待之。其实,法师在媒体上谈“世界杯”,延参法师决非第一人,早在2006年慕尼黑世界杯期间,上海有一位法师就接受过某纸媒的采访,发表了一个整版的采访实录;而宗教界名人喜欢谈论世界杯足球赛的更是早有先例,前罗马教宗保罗二世就是一位每逢世界杯,必看比赛又必谈世界杯的宗教领袖人物。因此,将一位法师随缘接受媒体邀请,参加以“世界杯”为主题的交流聊天,视作为“不务正业”、“到处卖萌”,已经是对延参法师作为公民的个人行为的道德指责了;更何况谈及其“毁人慧命”,则更有“欲加之罪”之嫌了。
应该看到,慧命乃是植根于生命之中,乃是生命的升华。作为法师,不仅应该有一个将个人的生命佛化的提升过程,更应自觉地完成将法师的慧命俗化的普被之回向。延参法师出于个人爱好,接受有关传媒的邀请随缘助兴,于神聊“世界杯”比赛之际,随意自然地穿插些作为一个佛教信徒的观感,于这种观感中寄寓一些佛教信徒的慧命所感的智慧。这从一定的意义上,对于培植众生的慧命,应该说是起到引导、启发作用的。
吐槽三:延参法师完全不懂足球,做足球世界杯节目纯属找喷。
本人以为,足球比赛说破了只是一场全球的集体娱乐,非专业人士聊点非专业的话,不可以吗?延参法师的正业是佛学,看足球,聊足球,事实上也和其他人一样,应该允许其从自身的社会阅历、社会角色、以及专业视野出发,对所发生的事物作出自己的解释、发表自身的体验。似乎这与是否“专业”无关,也不必苛求其不专业。反观吐槽延参法师聊“世界杯”不专业者,大多也不是因对“世界杯”太热爱而产生了“排异”反应吧,大概还是对法师的宗教者身份有误解。
当然,对延参法师神聊“世界杯”也有支持者。粉丝们的观点认为法师由禅意的角度诠释足球比赛,从比赛中发现了禅意,可以接引一些大众,有其一定的传播佛法的意义。并且这些网友还指出,对于法师参与公众舆论平台的活动,不能单纯的否定或肯定,应该从历史的眼光看待,佛教法师参与公众平台的互动、交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确实,对于层出不穷的社会新事物、新情况,我们不能以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予以评判,应该有理性的考量;作为佛教信徒,其随缘对机的弘法利生,是佛教慧命的延续必要条件。虽然这一条件远不充分,但当其注入了如法如仪的形式、契机契理的内涵后,则成为佛陀的慧命在现代社会得以焕发、延续,并为现代众生以能够接受的模式予以接纳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延参法师等活跃于现代传媒上的佛教活动,客观而言,仅从其形式、主题内容上,是不能作出纯粹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的。能够成为评判标准的则是其所言所行与佛法的根本精神是否契合,与大众是否有培植道心、纯净心灵之功效。
就笔者本人的风格而言,对于延参法师的弘法风格并不欣赏。但这仅仅是个人的风格偏爱而已,与是否如法、是否如仪无关。本来,众生千人百相,信徒千差万别,各种不同风格的传播佛法的方式,不应有所褒贬。
事实上,对出家僧众的身份定位,应该也有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随缘变通。本来,古印度社会条件下的出家僧众的身份认定,与佛陀圆寂后五六百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情形,相互之间已经有不少变化;而古代中国社会条件下的僧人身份,与推翻帝制之后的现代中国社会条件下的僧人身份,事实上也有不少变化。因此,佛陀所倡导的“随缘不变”,其原则不仅是其缘起性空义理的体现,亦是我们判断现代条件下包括僧人身份定位、寺院功能定位、佛教弘法形式、教界公益事业等诸多方面变化的基本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