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李玉坤 絲毯工藝開拓者

2014-07-14
来源:香港商报

   真絲手工挂毯工藝源自西漢,盛於唐代。然而,由於戰亂等原因,這一工藝在宋、元、明、清呈下降趨勢,直至幾近失傳。古舊絲毯至今未見於藏品市場,僅在故宮和少數博物館藏有清代絲毯,故極為珍貴。50年代后期,絲毯生產逐漸恢復。70年代初,江蘇如皋沿襲宮廷貢品風格,使用中國傳統紋飾圖案,首創南方絲毯生產。1981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先生的倡導下,江蘇如皋3名設計人員和5名優秀織工在工藝美院校園內開始了第一塊現代藝術絲毯--《智慧之光》的織作,得到普遍的赞譽,使藝術挂毯成為由工藝品向藝術品升華的精品。如皋絲毯不但將織作手工真絲挂毯「獨此一家」的優勢保持至今,且已跨入國外高級藝術品市場。

  真絲挂毯的工藝之美主要體現在工藝圖設計和織毯工序的緊密結合,追求豐富、細膩、美妙的最佳藝術效果,具有對建築的裝飾功能。它在環境藝術中,不以光源色為標準,不受三度空間色彩體現法的限制,卻隨著光線方向和人們視角的不同,體現出自身獨特的色彩效果,體現出自然色彩和理想色彩的巧合。

  李玉坤長期致力於中國絲毯傳統工藝的開拓、恢復和發展。他在絲毯設計上博采眾長,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有機地結合,創新出現代藝術挂毯這一絲毯珍品,在工藝美術領域內獨領風騷。在工藝制作上,他在繼承兩千年絲毯工藝的基礎上,獨創了「程序化工藝制作挂毯的手法」,用這種工藝制作的挂毯惟妙惟肖,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畫面細膩、造型準確精湛;點、線、面、韻、分、合瀟灑自然;色彩厚重、凝煉、富於變化。由於真絲的質地和工藝的獨到,作品從上、下、左、右、受光、背光等不同角度觀看均有不同的光澤和色彩效果,令人稱奇,從而被譽為中國南派絲毯的代表。作為中國現代藝術絲毯的開拓者,他主持研制的現代藝術挂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國傳統工藝和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作品被國外多家博物館、中國駐外機構及美國哈佛大學等收藏。其中《和平的春天》、《桂林山水》作為國家禮品贈予聯合國,《人像》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85系列06號》被美國國家工藝品博物館收藏,多幅挂毯被鄧小平、克林頓、董建華、哈默等名人珍藏,多幅挂毯進入中南海國賓館、人民大會堂、外交部等重要場所。2000年,他領銜制作的《千里江山圖》大型藝術挂毯,歷經240天始完工,得到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文物保護協會和國內工藝美術界的10位著名專家的高度評價,稱其「代表了絲毯行業目前國內的最高水平」、「在中國藝術絲織挂毯制作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鑒賞價值、收藏價值,也是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大創舉」。

[责任编辑:劉婷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