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到了6月,二十四節氣中小滿已過,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按天地陰陽氣機變化五運六氣之說,大寒則厥陰風木、春分起少陰君火、小滿而少陽相火、大暑出太陰濕土、秋分化陽明燥金、小雪始太陽寒水,小滿是六個天地六氣變化日之一,需尤其重視對健康的影響,養陽靜心、防暑祛濕為養生之要。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據預測,甲午年小滿至大暑前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是少陰君火,再加上主管上半年的司天之氣少陰君火正是當令,三火疊加,氣候會熱於往年。要注意消暑祛濕,有此功效的三豆薏仁湯可派上大用場。三豆薏仁湯即用綠豆、赤豆、黑豆、薏仁各10克,泡后加少許粳米,熬煮開花,冷卻后連豆帶湯一起服用。甲午年的三火疊加較少見,炎熱傷心,心腦血管病者當注意預防,備好三黃瀉心湯、半夏瀉心湯、速效救心丸等藥,遠離喧鬧之地,放寬心情,清晨聽聽自然的韻律之音,中午靜心端坐或小憩一會兒。按揉內關、神門、大陵等養心安神的穴位。吃些養心斂火類食物,如黑豆、赤小豆、黑芝麻、大棗、茯苓等。
陽虛者養陽
小滿后主氣自少陰君火變為少陽相火,氣機變化由生長變為升浮,人體陽氣漸旺,故小滿開始,陽虛體質者最合於養陽。古人總結出不少養陽的方法:睡子午覺養陽;不妄作勞、不過耗精神養陽;靜坐、氣功養陽;溫飲溫食養陽;恬淡怡然、不沽虛名、不求財利、享受生活亦可養陽,同時忌食生冷和油膩可防耗陽,艾灸能養陽,溫性湯藥可助陽等等。諸法無邊,善用者用之。養陽需溫中,以乾薑為佳。薑辛溫,辛能透寒於表,溫能養陽於中,最適合於體陽虛或過食生冷寒涼之人。乾薑溫中,中陽得運,中焦脾胃自能復其升降之常,則外寒可解,內寒可祛。小滿之后機體陽氣亦升浮於體表。此時血易行,汗易泄,正是刺絡放血的好時機。有瘀血體質的病人可以刺絡放血,平時無病之人若身體某處見瘀滯的血絡,亦可借此時刺絡,作為預防疾病的方法。
刺激穴位祛濕邪
暑多挾濕,「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主運濕,所以祛濕的關鍵在於健脾;而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也需要高度重視,日常生活中時常在身上相應穴位拍拍打打、捏捏掐掐,健脾祛濕兼排毒,把濕毒排出去,人就會少生病、不生病,涉及到的穴位有極泉穴、委中穴、陰陵泉、足三里、承山穴、豐隆穴等。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健脾除濕效果明顯,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陰陵泉,如果體內有脾濕,按陰陵泉會疼,堅持按揉疼痛逐漸減輕,說明脾濕在好轉。還可以用手指從三陰交穴處開始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覆地推。推過程中去找最痛的點,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經就通暢了。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也是祛濕的要穴,刺激的最好方法是按陰陵泉后艾灸。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3-5分鐘。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膀胱經的排污口,這里不通暢,濕氣自然排不出去,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膀胱經上另外一個要穴是承山穴,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是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承山穴,都有明顯的酸脹痛感,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意味著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此外,配合足三里按摩豐隆穴也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
常備藿香正氣水
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可作為家庭常用藥,尤其這個時節,內服外用均可派上大用場。藿香正氣水以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白芷、陳皮、桔梗、白朮、厚樸(薑炙)、法半夏及甘草組成,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內服多用於治療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導致的霍亂吐瀉、發熱惡寒、頭痛身重、胸膈滿悶及脘腹疼痛等症狀。在外用方面,藿香正氣水的用途亦很廣泛,初夏季節容易出現的汗疹、頭癬、手足癬、甲癬、癤腫等皮膚病,都是適應症。使用時將患處洗净后蘸取藿香正氣水涂搽患處,每日3-5次,具有良好的止癢作用。經常出現汗疹的人,可在洗澡時將藿香正氣水兌入洗澡水中浸泡身體,以達到預防汗疹的目的。頭癬、手足癬和甲癬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癤腫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藿香正氣水中的藿香、紫蘇、白芷及桔梗對各種致病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藿香正氣水治療蚊蟲叮咬造成的痛癢、日光性皮炎及皮膚濕疹等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