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布尔加科夫《剧院情史》:知识分子的“忧郁症”

2014-07-28
来源:金羊网

马克苏多夫自杀了,在一个基辅的春天里。

一个生前卑微的作家,在临终前宣告了自己的文学观,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遗言。在浮华喧闹的莫斯科文坛,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年轻生命的殒灭。他将自己死因归为无际幻想引发的忧郁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书归正传”,回望了自己的一生。

与此同时,布尔加科夫开始了自己最后的创作冲刺,在《大师与玛格丽特》初稿交付后,这本《剧院情史》也草草结尾了。与前者的厚重宏大相比,这本小册子实在是太单薄了,却是作家一生的真实写照。身患重病的布尔加科夫深感自己来日无多,在明知不可能出版此书后却用辛辣的笔法写下了满纸荒唐,其中辛酸落泪之处,想必只有书里的主人公马克苏多夫与他惺惺相惜了。

书里书外,如同剧院舞台前后,本来就是一个世界。布尔加科夫笔下的马克苏多夫的文坛“奇遇”,正是作家自身的人生阅历的艺术再现。马克苏多夫是《河运报》社的底层小职员,出身卑微而穷困潦倒,在耗尽心血写出一部小说后却遭到了文坛同行的冷嘲热讽,因在文坛毫无地位,人微言轻的他在打击重重后饮弹自杀,命悬一线之时却被魔鬼靡菲斯特打断。在魔鬼神奇力量的帮助下,马克苏多夫的作品在文坛名声大噪,春风得意的他进入了莫斯科的上流社会。然而,外面光彩夺人的贵客们却是败絮其中,心灰意冷的马克苏多夫转而进入戏剧界,便遇见了莫斯科独立剧院的院长瓦西里耶维奇。这位创建过独立的戏剧理论体系的文坛名宿,在《剧院情史》的故事里,被描绘成一个刚愎自用的唯我论者。

两位文坛名宿对文学创作的争鸣中,我们并没有必要作出学理上彻底的褒扬或贬斥,我们更关心的是:什么导致了布尔加科夫这种生活与创作中的症候呢?

德国思想家沃尔夫·勒佩尼斯说过:“知识分子总在忧郁症与乌托邦之间徘徊。他们在幻想、忧郁、怀旧中对抗着日益复杂的社会。”布尔加科夫的晚年回想起曾沐浴过“白银年代”而倍感忧郁,飘零寂寥的生活与日益加剧的病痛折磨着他羸弱的身体。在他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冷嘲热讽里,似乎不仅有文学观念上的冲突与悖逆,还有他对历史虚无的无助,有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更有对当下社会官僚气息的不满。

布尔加科夫的“忧郁症”唤醒了自我解脱的可能,在觉醒之后的岁月里,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境,然而,那只不过是不曾抵达的乌托邦的另一端。(黄帅)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