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之仔细观看林散之对联。
拍出天价的林散之对联。
栖霞寺抱柱上的对联。
沸沸扬扬的林散之对联“盗卖疑云”大概可以画上句号。8月2日,北京匡时拍卖携644万成交的天价对联来到南京,请林散之之子、著名书画家林筱之先生掌眼。林老在仔细观摩了作品后,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一副对联是真迹,当时父亲写了两副,第二副赠给了栖霞寺,第一副一直留在家中,后来不知何故流失出去。
扬子晚报记者冯秋红
实习记者朱雪来文/摄
前因:天价对联掀“江湖风雨”
2014年7月11日,本报《扬子鉴藏》率先在封面刊登了刚刚在北京匡时拍出644万元的林散之为栖霞寺所书对联,业界震动。
围绕这一天价对联,一场“江湖风雨”随后掀起:先是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玄奘寺负责人传真法师在博客发文《震惊:和尚卖字也疯狂,一副对联倒卖650万》,并向相关部门多次实名举报。7月24日,南京市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马荣恩代表市佛协回复传真法师:“经查,原散之先生为栖霞寺所写对联尚完好保存在栖霞寺内。”
紧接着,风头正劲的澎湃新闻于7月29日刊文《蹊跷:北京拍卖林散之赠栖霞寺墨宝,南京佛教协会称作品仍在寺内》。本报《扬子鉴藏》随后追访,并找到栖霞寺方丈、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隆相大和尚。他请库房保管员拿出寺里的林散之对联比对,寺庙里抱柱的原稿确实在眼前,而拍卖的对联和眼前的上款不同,寺里的为:“栖霞宝寺纪念”,拍卖的是:“栖霞寺留念”。隆相大和尚淡定认为:“自我负责栖霞寺后,可以确保此作品在仓库里安然未动,至少我也是写字的,我可以确认抱柱的原作是林老真迹,也就是你们此刻看到的这个。至于拍卖的那个从手机图片上看与我们这个有很多笔画、枯笔上的区别,当然它的真假,我没必要也没有义务去认定。”而通过对林散之关门弟子辛文山、为匡时拍卖作品题签并题盒的中国书协会员金竺雨先生等的采访,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林散之当时“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副赠给栖霞寺,另一副则留存家中。
现在时:林筱之看原作辨真伪
事情仍未了结,有不少人猜测此副对联是否伪作?业界行家的“说话”是否可以“算数”?如果是真迹,究竟是如何从林老家中流出的?各界都在呼吁权威说法。昨日下午,匡时副总谢晓冬携刚刚拍出去的天价对联赴南京,请最具说服力的林散之之子、著名书画家林筱之先生掌眼。当对联缓缓展开,一个个大字确给人神采焕然之感。林筱之肯定地说:这个字,别人仿不出来,“连我都写不出来”,无论功力还是笔墨技巧上,都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人书俱老”境界,“是可以代表他本人风格的作品”。此时林散之已85岁高龄,正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期。同时,自认“诗第一”的林老还亲自撰作这副长联:佛日重辉,四面青峦惊昨梦;江天无恙,满林红叶灿如花。
将栖霞寺抱柱上的对联与眼前这副比照,可见“梦”字差别比较大。“虽然个别字有差别,但确是我父亲写的”。林筱之说,父亲写字有个习惯,不会只写一张,若不是年纪太大,估计会一口气写上三张。写得特别精的,就会锁到一口箱子里;有错字别字的,会嘱儿子保管。当时林老写这两副对联,林筱之负责替父亲拉纸。他记得父亲当时的动作非常慢,先在嘴里含片参,后拿起笔,慢慢舔笔,若有所思,最后,一气呵成。
当时林老决定,第一副留在家中,第二副写着“栖霞宝寺纪念”的捐栖霞寺。后来又怎么流出去的呢?“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在外面工作,家中来往比较乱,很多字都不见了”。
后话:作品已交割,买家是江苏藏家
那么,这副莫名其妙失踪的对联终于现身并拍出了天价,林家不准备追究吗?对此,林筱之非常超脱,他说:“父亲的字流失非常多,我们不计较,不在意。人各有福,天下事何必认真”,“一笑了之,要有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他回忆,当年父亲的字卖30元、50元、100元,由于家庭困难,他有时不得不偷父亲的字去变卖,“当然,这副不是我卖的”,老人的可爱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在场的匡时拍卖副总谢晓冬也解答了记者的一些疑问。对于卖家,他说客户不愿透露身份;而买家,也是江苏藏家。目前,此作已经交割,买家也并没有像某些传言说的到栖霞寺去求证。由于是热爱书法的藏家,所以这位买家对作品有相当的自信和把握。至于这次匡时求证,只因“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大的争议,既然有争议我们就要给个说法”。谢晓冬说,征集之初,他们就确定这是“林老市场难得一见的精品,而且尺幅也是最大的”。现可以确定:所谓“盗卖”根本不存在,栖霞寺的还好好地留在寺内库房中。而眼前这件之所以没有被选送栖霞寺,只因它更多体现了林老用笔“枯笔多”的特点,但不太适宜刻在柱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