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此時仍有夏的高溫,人們毛孔開張,要小心中暑。中暑在中醫上也稱「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陽暑」是在夏日的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的;而「陰暑」則是過於避熱貪涼引起的。
夏季暑熱濕盛,人們睡眠、午休和納涼的時候,往往過於避熱趨涼,如坐臥在陰寒潮濕的地方,或在樹陰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后立即用冷水澆頭冲身,或飲進大量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冷氣機對吹,容易患「陰暑」,出現惡寒頭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乾、四肢酸痛、肌膚發熱而無汗,或伴有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
臨床上,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更應注意不可過於避熱貪涼,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
陰暑為暑月受寒所致,其發病較慢,且不似陽暑症狀明朗,故易被誤診。陰暑后可以這樣治療:
1.刮痧治療:用牛角刮痧板治療中暑,通過推擦、抖動,可使關節經絡通暢,理氣活血,調和陰陽;
2.口服藿香正氣水,或藿香正氣膠囊,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用其配合刮痧治療陰暑效果較好。
3.多飲水,每天至少飲1000毫升以上;
4.進食淡茶、稀飯、菜湯、豆漿、果汁等;
5.吃涼性水果。梨、西瓜等;
6.多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
7.少飲酒;8.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