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中国与蒙古,亲戚也要多走动才行

2014-08-20
来源:中国网

   应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的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8月21日至22日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将此访称作“走亲戚式”的访问,并指出“中蒙两国领导人近年来常来常往,为两国的友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最高领导人层面,自胡锦涛主席2003年的访问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再次到访蒙古已经时隔11年之久。习主席多次强调“外交在于常走动”。对于中蒙两个近邻而言,此次“首脑外交”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在亚洲,蒙古的重要性常被人们低估。这种低估的背后,当然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支撑。在东北亚,中日韩是区域内部大国博弈的主角,三国维持着复杂的三角关系同时又有共建的自贸区等纽带连结,美俄是利益攸关的大国,朝鲜则因其内政的特殊性备受关注,而蒙古则几乎被人们遗忘;在东南亚,东盟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的关键行为体,且通过“10+1”、“10+3”、“东亚峰会”和自贸区等机制与东北亚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因而有扮演东亚“主角”的趋势,蒙古则几乎也置身于东盟倡导的东亚区域合作之外;在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要代表的中亚区域合作中,蒙古迄今也还不是正式成员。作为内陆国的蒙古只有不到三百万人口,这比我国很多中等规模城市的人口还要少。从以上角度看,蒙古的确不是国际政治中值得人们格外关注的“大国”或重要角色。

  不过,换个角度,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忽视蒙古的重要性就很可能是一种重大战略失误,特别是对于其近邻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从面积上看,蒙古拥有将近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超过英、法、德、意四个欧洲传统大国领土面积之和;从历史上看,蒙古独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始终是中苏和中俄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国家安全而言,无论从过去还是现在,蒙古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是最早与我国建交的少数国家之一。不过此后由于蒙古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前苏联,中蒙关系也历经了重大波折。六十多年中,中蒙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合作到相互敌对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实现关系改善,并在新世纪以后得到全面发展。2011年,中蒙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在中苏对立时期,苏联在中蒙边界陈兵百万,曾长期是我国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这段沉痛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说明了中蒙发展友好关系的重大意义,也彰显出蒙古在地缘政治领域对我国的巨大影响。

  当前,中俄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政治经济领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习近平此次访问蒙古的关键背景和提升中蒙关系的重要促动因素。今年五月,普京来华参加“亚信”上海峰会,并以总统身份第三次访华,其间中俄签署了30余份协议,刷新了俄总统出访签单的记录。在中俄众多合作协议中,两国签订的天然气合作大单最受关注,而管道建设则是协议落实的关键条件。中俄天然气管道的最佳线路是经过蒙古,而蒙古也希望能搭上中俄合作的“顺风车”。不过,由于中蒙俄三国复杂的历史关系、各自的现实顾虑和竞争性方案的存在,过境蒙古方案仍然存在不少障碍。习近平此次访问蒙古,两国元首将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如果协议得以达成,无疑将大幅度提升中蒙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国是蒙古的最大贸易伙伴,中蒙以煤制气项目的合作金额就相当于蒙古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左右。通过习近平的到访实现中蒙更密切的经贸合作,也为蒙古国内所急切期盼。由于蒙古的执政党人民党目前在经济领域表现欠佳,现政府急切期望此次访问能够助其实现当初的竞选承诺,甚至如其国内媒体所称的那样“促进蒙古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从而能助其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中占据主动。这些都将成为促进中蒙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中蒙两国拥有接近5000公里的漫长边界线,在与我国接壤的14个邻国中长度位居首位。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蒙古必然是我国周边安全中的重要一环,中蒙关系在地缘政治领域对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地缘经济领域,中蒙提升合作水平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虽然蒙古在中国的对外经贸领域所占份额仍然比较低,但两国提升经贸合作的意义,对我国来说,不能以单纯的贸易额数字衡量,而应该从更高的战略层次考虑。

  概括而言,在我国周边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此次对蒙古的访问,首先具有显而易见的地缘经济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缘经济合作背后所潜藏的地缘政治意义甚至是战略影响——当然,这种意义和影响从建设性的角度看是进一步促使蒙古成为中国的好伙伴、好邻居,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或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角度看,则在于通过积极的外交行动,防止蒙古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和安全中的负面因素。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