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支付收单业:为何成了劣币驱良币的样本

2014-08-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夏心愉

  “那些我安装了正规扣率POS机的商户,现在天天打我电话要退机。”一名POS收单代理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走正途会被市场逼得无路可走。

  “7∶2∶1(线下POS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里我们就拿个‘2’,收入无论如何覆盖不了成本,不靠绕银联和套码能行吗?”一名第三方收单机构人士说,“要不然支付宝也不会关线下POS业务谢客。”

  “央行勒令8家机构停止发展新商户已经快5个月了,如果行业真的就此得以整治对我们也有好处,可是这只是使得其他收单机构违规变本加厉。”一家被央行勒令整改的机构人士说,“本来满心期待这个月或最迟下个月我们会被恢复新增权限,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不约束如何尽到卡组织维护市场公平责任,一约束市场就说银联又罚款了,又垄断了,又跟第三方支付对立了。”一名银联业务规范部门人士说,“更恼人的是,有收单机构及其代理商的纠缠、骚扰甚至威逼电话打到了同事手机上,干久了都需要心理辅导了。”

  表面来看,支付收单行业乱象丛生,需要舆论监督的行为不胜枚举。《愉见财经》“支付收单业混战”前两期(见本报8月11日《切机横行互相“偷菜”:央行重磅整治收单业洗了把什么牌?》、8月12日《收单机构怎么和监管“躲猫猫”》)分别揭秘了收单机构互相切机、智能套码、违规机临时“过户”等手法。然而,当笔者与业内各方聊完,却发现家家“说多了都是泪”。

  追根溯源,整个收单行业的薄利现状、规模效应和超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所准入的非金收单机构的恶性竞争,固化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这其中,“劣币”们苦于求生无奈,“良币”们苦于公平无着。

  收单不违规没钱赚

  支付收单业赚什么钱?从其本质来讲,赚的是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中的两成。在这个简单的逻辑下,理应是不替商户MCC套码(致使费率下降),收单机构自己才赚得更多。

  但把事情搅和得复杂的是,收单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成本太大,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万分之五至八,要生存几乎只有做大规模一条路径。“国外收单机构都是巨头式存在,但国内像个‘菜市场’,想办法拿个牌照就能入局。”一名行业观察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评述。

  从行业发展来看,原本提供收单服务的是银行本身,但由于银行追求“高大上”客户,为了覆盖中小商户,决策层给非金机构发支付牌照,至今已引入超过250家第三方支付。

  市场竞争由此加剧。既然生存要靠做大规模,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争相靠套码来快速赢得商户。“你帮餐馆(手续费率1.25%)把POS机套成超市(手续费率0.38%),我就帮他套成民生类商户(单笔最高限额封顶)。”某收单机构业务人士表示,到最后发展成不帮商户套码甚至难以开拓市场。

  恶性循环之下,不少第三方收单机构财务困境明显,甚至入不敷出。“不做点手脚补贴利润根本没法活。”上述收单机构人士告诉本报。

  他向本报给出其线下收单大体利润模型。收单最大成本是依托人力铺设机具,以及相应产生的人员薪酬、奖励、团队管理以及外包委托业务的分润。该公司的指标是把线下POS年交易量做到近3000亿,为达指标,其去年POS布放达到约25万台。这其中大部分由委托代理公司完成,外包团队2000人,薪酬和分润总成本2个亿。该公司自有团队500人,若简单以平均用人综合成本20万元/年计,这笔开支就达1个亿。

  上述一来一去,3亿的基础成本摆在那里,公司虽有线上支付业务和理财业务等收入,但主营业务和收入来源仍是线下收单。以接近3000亿年交易量的手续费计算,因其主要商户扣率仅0.38%或有单笔封顶限额(其中也有不少是套码所致),作为“7∶2∶1”中的“2”,公司从线下POS收单获取的年收入正常约2亿,甚至不足以覆盖拓展业务所需要的成本。

  在线下收单行业里,这家公司的财务模型不是特例。而其首要补贴办法就是绕开银联,与关系好的发卡商业银行进行“直连”,这样一来,等于分走了银联的那块蛋糕,有时候也可以跟发卡行暗中磋商分成比例,部分案例里收单方可以拿到三或四成手续费。

  “绕过银联能让公司一年POS收入多个几千万。”上述机构业务人士承认。

  在上述银联人士看来,这样做一方面是违反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关于支付机构受理特定卡组织银行卡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也让卡组织较为成熟的监测系统鞭长莫及,除了套码等现象必然会变本加厉,也会导致风险防范上的盲点。“银联卡却不走银联网络清算,那谁来监控违规行为,如何能够监控到?谁又为风险欺诈损失埋单?”

  一份行业组织《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下称《通报》)显示,“非金机构多头连接发卡银行,将本机构系统与发卡银行提供的各类支付接口进行包装,将大量交易通过套用交易渠道、线下转线上等手段违规变造后直送发卡银行,个别机构甚至在同业间大肆宣传能低成本实现跨行交易转接,以30万到50万不等的打包价格售卖交易通道”。

  也正是线下收单如此难做,支付宝宣布退出,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谋求在支付基础上的泛金融业务,如汇付天下上线POS理财、快钱在天津设立商业保理等。

  晚进市场的傻了眼

  “其实第三方机构还在做收单的,只有三种出路。”一名卡组织人士这样看待行业。

  第一种,是行业前几名、有冲击资本市场的野心的,对他们而言,为求行业领头羊的“光环”,哪怕不赚钱的规模都要先扛着;第二种,是捞到牌照待价而沽的,一张牌照的价值高峰时候可达上千万,但央行扩大准入后,目前牌照贬值到几十万到一百万了,这样的机构只能“胸闷”;第三种,是想深耕市场、靠合规经营老老实实赚20%手续费的,但市场乱象对他们显然不公平。

  一家较晚进入行业的第三方收单机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线下收单行业外面看着光鲜,似乎有牌照壁垒、有技术壁垒,还能在拿到客户销售数据以后往“大数据”经营方向靠;但冲进来了以后,才发现后来的和尚没粥喝,市场竞争和各种违规已经白热化。“除非违规得更狠更‘创新’才能抢市场份额”。

  至于“大数据”概念,他表示,必须用户群巨大才能覆盖边际成本,才算“大数据”,这不是中小收单机构能做到的。

  2011年央行开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累计发出牌照269张,其中加入银联网络的非金机构84家,但排名前十的机构占领了市场94%规模。

  鱼龙混杂代理商

  正因收单业是劳动力密集又依靠规模效应的行业,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未入局之前,就有不少收单银行开创了POS机受理业务外包模式,第三方收单机构将此模式发扬光大。

  有一种来自银行业内的说法是,能和银行“攀”上关系成为其代理商并不容易,要么有点实力要么有点背景;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代理商相对门槛较低。“那些外面搞搞民间金融的、做做掮客的,也顺手做做收单代理。”一名银行卡部门人士承认,收单银行也存在不少套码等违规现象,但行业放开后,鱼龙混杂更甚。

  在近几个月收单机构之间大规模“切机”的背后,就有大量的代理商“倒戈”现象,使违规批量化。

  不过,代理商自己却叫苦喊冤。一名代理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入行时也替商户装过扣率正规的POS机,但个别大型收单机构在两年前开始流行PS营业执照帮商户套码,他安装的正规机被人天天打电话要求退机。

  “你自己去淘宝上搜搜看‘POS机’嘛,不是0.38%费率就是‘封顶机’(有单笔最高手续费限额),商户只要给身份证银行卡就可以办理,余下的证照和门头照片要么PS作假要么拖着不交。”他说,“这种市场环境你让我们怎么选择?”

  更有甚者,个别收单机构为了“帮助”自己的代理商拓展市场,还编发了套码教程和一种叫做《套现宝典》的宣传册,以此加速规模扩张。不少代理商愿意支付加盟费以求跟到这样“贴心”的收单机构“大哥”,指一条发财的路。

  “一开始我告诉商户,装了违规机用不长久,总要被银联查掉。但后来发现,很多违规机根本没人来查,就算被查到停机也可以另外再装一台。怎么算都是套码划算。”他如是抱怨。

  而其背后,实质是整个行业的违规成本太低。

  吃一道资金赚钱

  值得注意的是,鱼龙混杂的代理圈中,还出现了一种高风险的盈利模式:二道清算。

  二清POS机相当于机器有个“二房东”,实际拥有清算账户者是代理商,其到手资金后打上一天时间差,再将资金划到商户手上。二清POS机的市场卖价一般比较便宜,不少商户贪图小便宜,却不知背后底细。

  别小看这一天的资金沉淀,在代理商处,资金滚动入账就相当于其长期占有了一笔资金,大规模布放二清机则使这一资金数额巨大。拥有一笔大额资金,代理商就可以做短线投资,甚至资金拆放。

  然而,这一“投资”资金寄生于商户交易量,实际的短钱长投模式下,流动性风险巨大。缺乏监管的中间模式下,“二清机”商户资金被诈骗案例比比皆是。根据《通报》,浙江义乌近期出现商户使用二清机资金难以追回,“代理商私自更改了该POS资金清算账户为自身账户,导致11笔共32万余元清算资金流入代理商账户,相关涉案人员已经潜逃,警方介入调查”。

  银联:受的都是夹心气

  面对收单业乱象,银联的身份像是一个“差生班班主任”:哄也难,罚也难。

  在银联,直接对口监测和管理银联卡收单市场的是业务部规范室,这个团队看来威风实则憋屈,有职员自嘲说,这个岗位“干久了都需要心理辅导了”。据说,曾有团队成员,在对套码收单机构进行约束工作时,收到了来自机构外包代理商的恐吓短信。

  对于行业的不规范,一方面,规范的机构和发卡银行需要卡组织维护公平。

  上半年,银联已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加违规成本扭转劣胜优汰格局。一份内部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银联在全国确认违规商户逾46万户,实施约束商户近20万户,约束金额达3.56亿元,补偿发卡银行3.12亿元,其中非金机构约束金额2.62亿元,银行约束金额0.94亿元。

  “不约束如何尽到卡组织维护市场公平责任?可是每次一约束,市场就说银联又罚款了,又垄断了,又跟第三方支付对立了。”一名银联业务规范部门人士说,“外界总是误解银联约束回来的资金是自己吞了,但事实上,约束金额会按照发改委所定的费率标准进行清算还原,该给谁的就给谁,根据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约束金额近九成是回退给发卡银行。当然,被约束的对象也包括发生违规行为的收单银行。”

  对于眼下8家机构被“停新”但行业乱象依然难抑的现状,上述《通报》中提到了央行加大收单业务监管力度的必要性。负责违规约束的银联人士也表示,随着近期约束力度的加大与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多家原先违规较为厉害的机构最近都在大力整改,违规的情况已有所改善。

  银行同时也建议支付清算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规范行业内的竞争行为,鼓励行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对违规机构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曝光和自律约束。

  除了加大违规成本,银联还尝试大棒上加胡萝卜,恩威并施。一名银联人士称,银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新合作模式拟将出台,以此谋求整个行业新打法。

  当一个行业中各方都艰苦求生,也许只有两条出路。第一,有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让大家“一二三,一起改正”;第二,这个行业可以有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整体打法。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