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昔日深圳拉面匠 今日黄河养渔郎

2014-08-27
来源:

   中新社青海化隆8月27日电 题:昔日深圳拉面匠 今日黄河养渔郎

 
  作者 罗云鹏
 
  “马阴山高来着巴燕水蓝,拉面匠高手在化隆,走南嘛闯北着把艺献,穆斯林是大山里致富的先锋”,泛舟碧绿黄河,养渔郎马海林“漫”着花儿徜徉在自家的鱼塘里,一边唱着一边惬意地为自家的“宝贝”分撒着食物。
 
  今年39岁的回族汉子马海林家住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 隆乡哇家滩村,上世纪90年代,这里人均耕地不足四分,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人民币,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6%。
 
  “因为穷,我们兄弟三个1997年就南下广州、深圳开拉面馆谋生,是第一批在沿海地区开拉面馆的人,挣到了一些钱”,马海林说。
 
  马海林是“化隆拉面经济”的领头人,据统计,目前该县在中国内地开设的拉面馆数量达10018家,覆盖205个大中城市,共带动11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收入8.1亿元,“拉面经济”收入占该县劳务经济总收入的69%。
 
  但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的拉面馆生意竞争日益激烈,马海林认为开拉面馆不是长久之计,就开始寻觅新的门路。
 
  “在深圳,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冷水鱼卖价很高,联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资源,就决定试一试”,马海林说。
 
  据了解,位於黄河北岸的化隆,境内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公伯峡、苏祗等5个大中型梯级电站,水域面积11余万亩,占青海省海东市水域面积的70%以上。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温适宜,是发展冷水鱼网箱养殖产业的理想水域。
 
  “不会就学,书本和实践结合起来学”,马海林铁定心思,于2011年3月带着两个兄弟回到了家乡,开始学起了冷水鱼养殖技术。
 
  马海林回忆,藉助“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他和该县其他养殖户一起参加了青海省水产技术培训班,後辗转海南临高学习了水产养殖、水质检测、鱼药使用、饲料投放等知识。
 
  2011年8月,随着技术、人员和设备的到位,一个投资300余万元的冷水鱼网箱养殖区初具雏形。马海林联系了国外厂商,引进了三文鱼、白鲑鱼、虹鳟鱼等品种,在经过19个月的精心培育後,鱼种全部适应了当地的水环境,试养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不仅成立了公司还注?了产品商标,养鱼的除了当地老乡,连大学生都有了。”马海林说。
 
  据了解,马海林的水产养殖合作社现在有成员80名,共设置179个方形网箱、12口深水抗风浪圆形网箱,网箱养殖面积合计5616平方米,投放三倍体虹鳟、三文鱼、大西洋白鲑、欧洲白鲑等鱼苗32万尾,实现捕捞产量260吨,实现产值1600万元,纯收入400万元。
 
  记者跟随马海林,从岸边的养殖专用码头乘汽艇不到一分钟就到了冷水鱼养殖网箱,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走上网箱廊桥。记者看到,按照鱼龄不同,网箱内放养着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鱼种。
 
  马海林撒下一把鱼食,网箱中顿时“热闹“了起来,成群的三文鱼、欧洲白鲑翻腾跳跃,追逐着鱼食,水花四溅。
 
  马海林告诉记者,目前欧洲白鲑的市场价是68元一公斤,现在已经和上海、北京等地的餐饮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今年年底销售纯收入预计将达300万元。“今年还从加拿大购进了网带速冻装置,新鲜鱼经出网、速冻,经航空运输到天津、上海、广东等地销售终端祗需要4小时,市场需求量因此也将进一步扩大。”
 
  “今後我打算在养殖区前面的山上都种上樱桃树,把这一片的环境搞好,将渔区发展成为一个集垂钓、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养殖区,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马海林说。(完)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