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李克強總理在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強調,應在我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熱潮,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
如果要討論草根創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英國學者李約瑟所提出的問題,即“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對此問題的爭論也一直非常熱烈。雖然有來自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解釋,也並沒有標准答案,但是不容忽視的有一點,就是要歸因於到近代中國,來源於“自下而上”的草根創業逐漸被遏制,“閉關鎖國”的死氣沉沉,替代了大眾交流、學習、探索和革新的精神。
那麼大眾和草根的創業,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首先,草根創業帶來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用自己的汗水換取更好生活追求,如同“朝陽”的精神動力。同時,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結構中存在一個頑疾,就是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社會上中下層之間缺乏流動性,更多的人期望依靠讀書、做官來改變命運。草根創業同樣有機會改變命運,理應是推動中產階級壯大的重要來源,也是促使社會階層合理動態演變的因素。
另外,雖然小微企業已經在我國經濟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整個實體企業部門的效率仍然有待提升,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出現了活力弱化的現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小微企業、創業企業的數量規模還有所不足,龐大人口中還有許多人的創業熱情難以迸發出來。草根創業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奠定大中型企業成長的土壤與基礎,起到“水能載舟”的效果。
還有,現代政府都越來越重視就業優先的政策取向,因為就業關系到經濟增長基礎、社會穩定與可持續性。通常認為,小微企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主體,因此各國才對其格外重視。其實,比小微企業更“小”的廣大草根,更應該是承載就業的核心。例如,在網絡經濟時代,產生了許多能夠依托虛擬經濟而“養活”自己的職業,如自媒體從業者、淘寶網的模特、網絡游戲的代練等。諸如此類憑借勞動來實現就業的努力,同樣是草根創業最根本的依托。
對於大眾和草根創業來說,離不開的話題就是政府的應對思路。實際上,草根創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的“缺位”和“越位”並存。一方面,與小微企業相比,普通個人創業的困境更難以想象,如除了民間融資途徑之外,幾乎得不到金融支持,更享受不到政府太多的優惠與保障。因為,全社會還沒有形成支持鼓勵創業的氛圍,政府在很多方面“管得不夠”。另一方面,草根創業又在很多領域面臨無數的“玻璃門”,有種種的限制和制約,使得草根創業的道路難以拓寬,這就是“管得過多”的問題。
總之,對於大眾草根創業來說,更需要政府積極建設有利的“空氣和土壤”,引導塑造全社會的創業精神與環境,並非只是形式化、運動化的支持和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