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企對經濟貢獻超三分二 民進國退乃中國增長之源
堅信中國崛起緣於國家強勢干預經濟的批評人士越來越錯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拉迪近日為英國媒體撰文稱,現實情况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是市場角色不斷擴大和私營企業壯大的結果。在一個實際規模擴大了25倍的經濟體中,私營企業貢獻的產出比例,從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時的零,升至如今的超過三分之二。而那些對中國崛起有着根本性誤解并據此制訂政策和作出預測的人很可能會錯失機遇。
銀行趨商業化私企如魚得水
文章指出,近期幾乎所有的就業增長均來自私營企業,而私營企業還日益成為出口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中國國有企業的角色,在制造業收縮得尤其快。中國的制造業在上世紀80年代向私營企業放開了競爭。國企在制造業所占產出份額現在只有五分之一,而在1978年則有五分之四。人們普遍認為,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國有工業企業如今已經復興。實際上,自2008年以來私營企業產出年均增長18%,是國企擴張速度的兩倍。
國有工業企業相對疲弱表現的深層根源在於生產率低下。大多數投資資金來自留存利潤,因此資產回報率是國企兩倍多的私營工業企業能夠更為迅速地擴張。大多數國有銀行的行為日益商業化,讓私企更加如魚得水︰在最近幾年里,他們向私企發放的貸款幾乎是發放給國企的兩倍。
私營鋼企回報率系國企兩倍
創建於2003年、監督各大國有非金融企業的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SASAC)或許是中國工業政策的最佳體現。批評人士稱,國資委青睞大型國企,力圖創建更大、更強、更加盈利豐厚的國家冠軍企業。但這種努力失敗了︰自2007年以來國資委監督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大幅下降,現在還不到其資本成本的一半。
即便在被國資委確認為北京要保持相對強有力控制的鋼鐵行業,也體現出國企和私企之間的差距。在2005年,當時全國一半的鋼鐵由國企生產,他們的效率與私企相當。但是在2006年以后的幾年里,年均產出增長率降至9%(該十年的頭幾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國企回報率大幅下降。到2012年,他們出現了虧損,產量份額下降至三分之一以下。相比之下,私營鋼鐵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在2006年之后出現上升,在2011年達到超過10%的峰值后略有下降。由於私營鋼企的投資是國企的兩倍,他們的產量份額仍會繼續上升。
服務業資本配置嚴重不當
私營企業興起的例外是在金融、電信、其他高科技商業服務行業,以及油氣行業的上游領域。在制造業,私企現在的投資份額是國企的七倍。但在服務業,國企投資份額超過私企,近幾年只是略有下降。然而,私營服務提供商的生產率比國企高出一倍,這表明資本配置嚴重不當。中國國企的地盤正在縮小,但因為他們的利潤遠低於資本成本,他們依然拖累了增長。如果中國實施去年宣布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打破除電網等自然壟斷業務以外的一切壟斷),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私企將替換國企在服務業的角色。這將讓中國保持相對高速的經濟增長,從而繼續其作為全球增長主要驅動因素的角色。
華將躍身能源革命典範
一直以來,德國都被視為世界範圍內的綠色能源典範,但有澳洲專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稱,中國今年將替換這一榮譽角色。中國當前在風能、太陽能和水電領域的蓬勃發展,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尽管去年上半年,德國的綠色電力已占發電總量的31%,比去年同期增長6%,但中國去年就已達近30%。從一些絕對數字看,中國已超過德國很長時間了。中國當前生活着13.5億人口,德國才8200萬。中國在能源轉型中,都是直接建設新發電站。而德國由於法律限制,主要是能源改造項目,用風能和太陽能替換核電和煤電。
海爾系創新與靈感代名詞
作為第一家在印度大規模建立自己工廠的中國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海爾已經在當地積累了良好的市場口碑,并具備了領先的品牌影響力。近日,印度《商業電訊》就對海爾在印度歐南節推出的i時代系列產品進行了詳細報道,并稱海爾為「創新與靈感的代名詞」。報道稱,海爾的i時代系列產品,其靈感來自於互聯時代。這是海爾在為崇尚速度、想像力、智能的新一代因特網客戶提供產品方面所取得的革命性一步。據了解,海爾今年共推出了71個獨特的i時代系列產品,涉及空調、雪櫃、洗衣機、酒櫃和熱水器等各大品類,涵蓋了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韓流」促華企掀收購熱
隨着韓國歷史最久的嬰幼兒服飾品牌阿卡邦被中企收購,中國資金收購韓國服飾企業的現象引起了韓國媒體的關注。韓聯社報道稱,從2012年起至現在的2年時間內,有5家韓國服裝企業被中國企業收購。而中國企業對韓國服飾生成興趣的原因在於《來自星星的你》等熱門韓劇在中國掀起的「韓流」服飾熱潮,因中國本土時尚服飾的風格與韓國多有不同,中國服飾企業為了在短時間內補充行業空缺而開始着手收購韓國服飾企業。分析稱,「韓流」的影響持續向多個產業蔓延,中國企業在韓國化妝品和游戲行業也有增加收購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