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2014世界杯决赛,阿根廷VS德国,莫言现身马拉卡纳看台。
就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了新一届得主后,人们依然习惯性地会去找寻莫言的身影。已经有媒体第一时间试图联系莫言,想要得知他的行踪。最后是从他二哥那里知晓,莫言在昨日回到了家乡高密,准备参加第五届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并出席“莫言作品研讨会”、“解读莫言”等活动。
莫言很忙,即便是在已经获奖两年之后依然如此。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10月至今,莫言先后奔赴14个地方,一共做了8件事:演讲、对话、参观、题字、评球、出席活动、做顾问和拿学位,以及讨论剧本。这8件事,似乎都与写作无关。如果你尝试捕捉过去两年里莫言的脸部表情,“苦笑”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关键词。
近两周内,记者一直尝试就专访的事情联系莫言的女儿管笑笑,笑笑的回复都是在致歉:因为父亲莫言,未来大半年的行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无法留出给媒体专访的时间。然而这些行程安排,又有多少关涉写作?
事务演讲
●地点:斯德哥尔摩高雄杭州扬州青岛广州
诺奖之后,从发表领奖演讲开始,莫言的足迹不断迈向各地。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发表领奖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2013年9月中旬,应台湾高僧大德星云法师的邀请,莫言携妻女等一行造访台湾。9月15日,在高雄佛光山举办的“星云人文世界论坛”发表“文学家的梦想”专题演讲。莫言谈他的文学创作,透露自己很多创作灵感,是结合梦境创作的。这位“讲故事的人”,借由一个个故事,讲述自己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向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的经历。据了解,这也是莫言获得诺奖后首次赴台公开演讲。
2013年12月2日,莫言访问浙江大学并发表演讲,畅谈“如何讲故事”。莫言在演讲中无奈地表示,他从获奖以后到处在开会和演讲,“做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他被问及有何新书推荐给读者时,莫言说:“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
2014年3月22日,在江苏扬州鉴真图书馆,莫言现身“扬州讲坛”,为其2014年度讲座揭幕,并做题为《莫言文学》的主题演讲。此次演讲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人基本准则”,莫言结合儒家的“忠孝礼义仁智信”理论,提醒大家“我们要爱国、诚信、敬业、友善。”
2014年6月6日,莫言在2014青岛文化艺术季的开幕式发表主题演讲《小说与故乡》。莫言说:“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学的方式拓展故乡,是对故乡的一种超越。”他更是在此次演讲上袒露,“如果我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许新作早就发表了。正是因为‘诺贝尔’给我这么高的荣誉,也使我创作压力前所未有。”
2014年8月19日,广州“拙见2014年度盛典”,莫言用21分钟发表了题为《喧嚣与真实》的演讲。他用四个故事来说明喧嚣与真实的关系,感慨一个人想要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真实面目十分不易,而作家应该尽力展现喧嚣背后的真实。
事务出席活动
●地点:海口台北昆明西安广州法国艾克斯
2013年4月19日,第23届全国书博会在海南开幕,莫言新作《盛典——诺奖之行》也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首发仪式,莫言和女儿管笑笑一同出席了首发式,管笑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介绍《盛典》的整体内容、装帧设计、特色等,坐在台下的莫言始终认真听着女儿的介绍。莫言登台谈到“莫言文学村”出品的这部《盛典》时说“这本书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没有发现一个错别字,这在中国的出版作品里很难得,我也希望读者有机会能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2013年9月21日,莫言走访台湾期间,在台北出席《盛典——诺奖之行》的发布会,他与数千名慕名而来的台湾读者分享了得奖的感悟,并在现场为文学爱好者签名。“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写作的压力更大,因为以后的著作中如果有错误,就会被放大,纤毫毕现。”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如是说。
2013年11月19日,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在昆明举行,莫言出席开幕式并演讲。
2014年8月15日,莫言应邀到西安参加“长安与丝路对话”活动,对媒体谈论自己对西安的印象“我是老西安,我多次到古城西安,至少也有20多次,每次来都有新的印象和感受。”
2014年8月19日,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诗歌岛”单元启动仪式在广州二沙岛举行,莫言出席仪式。同时“拙见2014年度盛典”莫言亦参加并发表演讲。
2014年9月19日,莫言带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一行,参加在法国艾克斯举行的“莫言研究:翻译,传播,交流”国际研讨会。
事务
做顾问拿学位
●地点:杭州西安法国艾克斯
2013年12月2日,第九届杭州文艺骨干培训班上,莫言受聘为杭州文艺顾问。对于这个角色,莫言自嘲“顾不到点子上,也问不到点子上,但是这个身份给了自己更多感受杭州生活的机会。可以经常找麦家吃饭喝茶,也是好事一桩。”
2014年8月17日,莫言到西安参加“长安与丝路对话”活动,被聘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顾问。
2014年9月19日,莫言被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对于这个学位,莫言说“我做梦也没想到我的名字会和博士产生关系,更不用说是法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博士。”但他也不忘随时打趣自嘲,“我可能是中国当代作家里来艾克斯最多的作家,当时也没想到频繁的来往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中国有句老话叫‘黄袍加身’,但愿我这件‘黄袍’不是皇帝的新衣。”
事务评球
●地点:巴西里约热内卢
2014年7月11日,作为巴西世界杯某网站特邀嘉宾,莫言飞抵巴西。在巴西的一周时间里,莫言做客前方演播室,并和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会面,参与《巨星面对面》节目录制,并赶赴马拉卡纳球场观看和评说世界杯决赛。他笑言作为球迷30余年,这还是他第一次赴现场观看世界杯的比赛。同时,他表示作为一位作家,与“评球界”首次触电,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经历。
2014年9月29日,莫言在巴黎参加学术研讨。图/CFP
2014年8月16日,莫言在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图/CFP
2013年9月15日,台湾高雄,莫言与星云大师对谈。图/CFP
事务参观
●地点:台北高雄西安广州
2013年9月中旬,莫言第六次造访台湾,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湾高雄佛陀博物馆。参观过程中莫言称很感动于很多导览员义务为游客服务的态度。他感慨台湾社会各界的服务精神也是大陆一贯提倡的,保持仁心、做好事、说好话,这是两岸相通的服务精神。
2014年8月16日,莫言与法国诺奖得主勒·克莱奇奥现身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1个半小时穿越2000多年与秦俑军阵“零距离”接触。在参观过程中,除了讲解员向莫言介绍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时,莫言简单与之交谈外,其余时间莫言选择“观而不语”。参观行将结束,勒·克莱奇奥在留言簿上题写:“首次参观秦兵马俑,怀着敬畏之心,感受到人文情怀的厚重。”
2014年8月19日,在广州参加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当日,莫言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89艺术园区”。
事务做编剧
●地点:陕西宝鸡
2014年9月3日,电影《法门寺》(暂定名)题材研讨会在陕西宝鸡法门寺博物馆举行,莫言与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拍摄一部什么样的《法门寺》题材电影展开研讨。而莫言已确认担纲该片总编剧,他在研讨会上表示,不拍穿越剧,也不拍“戏说剧”,这应是与会者的共识。
事务题字
●地点:北京济南上海潍坊河北安平四川眉山
2012年10月14日,反映中国奥运史上首金获得者许海峰夺金背后故事的影片《许海峰的枪》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映式。电影片名“许海峰的枪”为莫言题写。
2013年1月5日,位于北京德胜门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精典博维书屋开幕,莫言为其揭牌,且特地为精典博维书屋题写了“书屋”二字。
2013年7月4日,莫言抱病为山东卫视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国星力量》题词“准备好状态,争演红高粱”。据相关工作人员称,莫言破天荒为电视节目题字,一是为了支持家乡媒体山东卫视,二是被节目追梦的主题打动。
2013年7月31日,莫言因档期无法亲临上海书展,故为思南公馆打造的书展分会场题字“思南文学之家”,以此“特殊方式”参加2013上海书展。
2014年4月19日,第3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莫言于当日向家乡潍坊赠送题字风筝表祝福。
2014年5月5日,作家孙犁诞辰101周年。孙犁故乡河北安平为纪念孙犁,对其位于孙遥村的故居进行原址复建,莫言为“孙犁故居”题字。
2014年8月12日,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青神校区奠基典礼在眉山市青神县举行。莫言为新校区亲笔书写字幅诗:鸡声响起夜将阑,野店灯火照荒山,行客莫贪热被窝,收拾上路赶早船。
2014年9月7日,第六届北京“诗意中国——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原创诗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莫言为本次诗会题写“诗意中国”。
事务对话
●地点:北京高雄西安广州
2013年5月5日,央视《开讲啦!》栏目把录制现场搬到了北大,撒贝宁和学者范曾担任主持人。杨振宁、莫言两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北大,与年轻人聊“科学与文学”等话题。在谈到天才话题时,莫言称研究物理学的杨振宁才称得上天才,而文学的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来生,我要去学物理,研究天文学。”
2013年9月15日,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星云人文世界论坛”,莫言与星云大师对谈“看见梦想的力量”。莫言建议年轻人不要急着追寻文学梦,他认为慈悲、智能是更重要的课题。
2014年5月17日,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莫言对话张艺谋,谈对《归来》的感受,以及27年前拍《红高粱》时的往事。莫言称,看《归来》时他流了不少眼泪,这部电影虽然故事上比较老套,但表达的东西直指人心。和当年艺术上有些遗憾但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红高粱》比,《归来》是收敛的结果。
2014年8月17日,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对话。面对媒体,莫言澄清了不少关于自己获奖后的传闻,并称“了解一名作家最好的方式是读他的书,我的旧居也没什么可看的,无非就是给它附加了一个文化符号而已。”
2014年8月17日,莫言和电影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和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谈西部电影,称“现在很多人把电影《红高粱》看作陕北题材,我说这应该是一部东西结合的电影。艺术家创作最终要向生活靠拢。”
2014年8月19日,在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上,导演许鞍华和莫言“跨界对话”,交流了彼此对“黄金时代”的理解,莫言坦言“黄金时代”应该拥有文化上的包容心、开放性。
结语
历时两年,14个地方,数不清的活动、演讲和参观,我们梳理的这片“足迹”,恐怕莫言自己也无法准确勾勒出来。众多事务中,如果非找出一件与写作有关的,也就是2013年4月其新书《盛典——诺奖之行》的发布会了。然而,这却是一本与写作本身无关的书。它由一个叫做“莫言文学村”的团体编著出品,编辑记录莫言诺奖期间的每日活动、演讲、采访以及感想。
然而,公众对莫言一哄而上且持续不散的关注,仿佛成为了一种不需要有当事人意志参与的自我狂欢。因为,国内在经历了对诺贝尔文学奖长久的渴望后,需要“消费”莫言,需要有一个值得追捧的文学偶像。诚如莫言在2012年12月的领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中说的那样,“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置身于这样一种喧嚣的荒诞中,莫言恐难以抽身,他只能苦笑着打趣,希望中国能尽早有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94-2013年部分诺奖作家获奖后的第一本书
链接
1994-2013年部分诺奖作家获奖后的第一本书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
获奖4年后,1998年出版新作《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
●1996年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1923-2012)波兰诗人。
获奖6年后,2002年推出诗作《瞬间》。2012年2月1日,辛波丝卡逝世。
●1997年
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
获奖后1年,1998年推出新剧作《Marino libero! Marino è innocente!》。
●1998年
若泽·萨拉马戈(1922-2010)葡萄牙记者、作家。
获奖后2年,2000年出版文学作品《岩洞》。2010年6月18日,萨拉马戈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家中去世。
●1999年
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
获奖后3年,2002年出版小说《蟹行》。
●2001年
V·S·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获奖后1年,2002年写出杂文集《我们的普世文明》,2003年推出小说《魔种》。
●2003年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1940-)南非作家。
获奖后2年,2005年推出小说《慢性男人》。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
获奖后2年,2006年推出全新剧本《Einar》。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英国剧作家。
诺奖后无新作,2008年平安夜,得奖后3年,78岁的他因癌症过世。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
获奖后1年,2007年他写出诺奖后的最新小说《爸爸的手提箱》。
●2007年
多丽丝·莱辛(1919-2013)英国作家。
获奖后已无创作,莱辛于英国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7日早间去世,享年94岁。
●2010年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诺奖后最新作品未找到。
●2011年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瑞典诗人。
诺奖后最新作品未找到(与其身体状况有关)。
●2013年
艾丽丝·门罗(1931-)加拿大女作家。
获奖同年,她推出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