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身處日本的蕭紅信中寫道「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麼?」彼時的蕭紅,正經歷愛人蕭軍的情感背叛,師長魯迅的離世打擊和自身疾病的不斷折磨,「黃金時代」的說辭更像是一句無奈的反諷。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在籠子過的」。
歷史的玩笑
蕭紅的反諷竟一語成讖。誰都無法想到,僅僅五年之后,身處創作黃金期的蕭紅就客死香港。回看她的短暫一生,1936年竟真正是她的一段穩定和高質量的創作階段。
如果進一步放大到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來看,蕭紅身處的30年代也正是20世紀中國文學無可置疑的「黃金時代」——魯迅、老舍、徐志摩、張愛玲;創造社、新月社、左聯、京派、海派……百花齊放的文化精品在這一時期呈現出噴薄狀的爆發。
可惜,當時的作家之中卻絕少有人體會到了這一點。國家的貧弱和混亂被他們所鞭笞和詛咒,不少人還親自投身改造社會的各種運動,為著自己心目中的「黃金時代」而奉獻著。
可是,后來的歷史已經告訴了世人,這樣的「黃金時代」才真正是「在籠子中過的」。
沒有完美的「黃金時代」——這是我們現在才知道的。身處歷史情境中往往難以真切的認識到時代真相。深陷於某一歷史情境中的我們也難免會為一個時代所呈現出的喧鬧、嘈雜、爭吵、混亂所煩惱。所幸,時間終究會慢慢剝去一個時代不堪的外衣,讓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重新煥發光芒。
多元與包容是「黃金時代」特徵
這個價值也許就是多元與包容。一個「黃金時代」的開創是社會穩定和繁榮的結果,但歷史的真正卻很可能是多元與包容的思想帶來了穩定和繁榮。
在習慣於「厚古薄今」的國人眼中,歷史曾經歷過多次的「黃金時代」——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開元盛世的詩書繁華,兩宋秦淮的風華辭賦,民國時代的百舸爭流。然而,站在今天回望這些「黃金時代」,會發現他們的共通特徵并不是政權的強大,不是國土的廣袤,更不是軍力的威武,而是思想市場是否多元與包容。
20世紀后半頁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切,當「民族」和「國家」上升為不可逾越「鐵律」,那麼由「救亡壓倒啟蒙」的強制便會導致思想市場的「萬馬齊喑」的蕭瑟景象。從「黃金時代」變為「黑鐵時代」也只是轉瞬之間。
而另一邊,在多元與包容的環境下,不僅各種思想能夠得到淋灕盡致的表達,思想之間的交鋒和互動還能夠不斷催生新思想的生發與成長。感情會淡化、金錢也會腐壞,而只有思想和文化能夠歷久彌新,這也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真正原因。
「偽黃金時代」
當今時代,再次經歷著一個混亂與嘈雜的年代——「左」與「右」、「國」與「民」、「平等」與「自由」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只要權力操弄的話語霸權仍舊把持著主流思想市場,只要各種思想流派之間仍舊你死我活劍拔弩張,我們的時代就是「偽黃金時代」。
許鞍華在電影中借蕭紅之口說到——「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選擇怎麼愛怎麼活,這就是我的黃金時代」。
就此,也期待著我們的「黃金時代」早日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