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创业板本月30日将迎来开板5周年纪念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多项创业板重大制度变革正在酝酿中,包括允许亏损互联网企业上市、推动VIE架构企业回归、对赌协议合法化以及试点多重表决权等。
上述制度变革,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允许亏损网企上市。这将是对A股IPO制度的重大突破。按现行规则,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这是今年5月下调创业板IPO门槛的结果,主要变化在于两点,一是对近两年连续盈利的IPO公司,取消了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二是对最近一年盈利的IPO公司,取消了“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的要求。可对于亏损的网企来说,国内IPO的门槛依然太高,上市前实现盈利是一项硬约束。
随着阿里巴巴今年9月在美国成功上市带来巨大触动,国内创业板允许亏损网企上市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否则,国内资本市场继续“作茧自缚”,只能听任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美国纳斯达克对企业上市没有设置盈利的财务门槛,京东商城、去哪儿、途牛等国内网企亏损上市不稀奇,就连亚马逊上市时也是亏损的。其中,去哪儿上市前一年亏损9110万元人民币,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较发行价上涨89%。京东商城今年8月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二季度亏损5.825亿元人民币。
创业板的目标是“构建符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成长特点,契合创新经济发展需求的资本平台”,假如把亏损网企继续“挡在门外”,其资本平台的含金量势必大打折扣。业界人士指出,用历史盈利指标考量注重未来的互联网企业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允许亏损网企上市,可以进一步扩大创业板支持创新经济领域的覆盖面。
对此,证监会已明确表态,将完善创业板制度,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近日更有消息称,创业板五周年生日之际或有政策“大礼包”,不排除亏损网企上市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网企上市呼声高涨的同时,市场上由此产生的担忧并非不存在。A股至今未彻底改变“圈钱市”,在不少企业看来“A股的钱不圈白不圈”。假如市场制度建设、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及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不跟上,简单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也可能导致上市企业更加鱼龙混杂,甚至有人蓄意利用政策漏洞把A股当“提款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投资者不成为亏损网企上市圈钱与套现的受害者?
专家早已指出,国外成熟市场之所以不是“圈钱市”,不是因为外国公司“觉悟”高而不圈钱,主要因为强有力的多方监管机制存在以及完善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赴境外成熟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圈不了钱”,也不敢忽视股东回报,造假与欺诈的违法成本更是极其高昂。特别是国外有集体诉讼的法律制度,投资者不惧怕“南郭先生”蒙混过关,反倒是“南郭先生”生怕露陷付代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各方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A股市场进一步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退市制度,明确对欺诈发行实施强制退市,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亏损企业的创业板上市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