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國考“降溫”,“油水”少了?

2014-10-28
来源:海外網

  2015年中央機關公務員招考(俗稱“國考”)報名在10月24日已經截止。根據國家公務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報名通過審核人數達到129萬人。據分析,“國考”報名出現近10年來的罕見情況,盡管招考職位為公務員公開招考以來最多,但通過審核人數比去年減少23萬。不僅如此,129萬的報名人數還是近5年來最低,而崗位的平均競爭比是58:1,為近9年來最低。

  國考緣何“突然降溫”

  就在上一年度的國考前夕,還創下了152萬人報名的最高紀錄,平均競爭比則為70:1。對比之下,今年的報考形勢確有“急速冷卻”的勢頭。在批判了多年“國考熱”以後,國考似乎“涼”了下來。

  時評人胡印斌認為,這一狀況的出現,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基層選拔崗位占比較大,客觀上影響了考生的報考熱情,比如今年招考職位中去西部和邊遠條件艱苦地區的占到六成以上。另一方面,也與近年來中央厲行轉變作風,社會對公務員職業前景的期望值下降有一定關系。

  《人民日報》10月21日的一篇青年隨筆,也許更能反映當今青年面對公務員這一工作的心理變化。文章認為,若為了官威與發財來考公務員是“不靠譜”的。“權力尋租的想象,畢竟只是想象。且不說制度的籠子越來越密,腐敗的成本越來越高,退一步講,即使你經過千淘萬洗,終於身居要職,並果然“伸了手”,還得想想,你承擔得起那沉重的心理負擔嗎?”

  《廣州日報》先是從國家行政機構的角度來分析,認為國考降溫有利於那些真心願意為人民服務的有志之士進入國家公務員隊伍;繼而從社會分工角度來看,這也有利於科學、合理、高效地分配和利用人力資源。

  國考報名“冷熱不均”有所緩解

  報名總人數出現了急劇的“降溫”,但崗位競爭“冷熱不均”依然是關注的看點。本屆國考競爭最激烈的崗位,是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采購三處副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競爭比達到2625:1。

  《楚天都市報》記者還比較了近4年的熱門職位,發現最熱職位均來自“國務院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其中有3個職位的機構層級為“中央”級。該報道還引述專家的解讀:相較於中央黨群機關“除特殊職位外均要求兩年以上工作經曆”的要求,“國務院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系統中部分職位門檻並不高,且享受公務員同等待遇,對報考“中央級”職位的應屆畢業考生來說,這樣“曲線救國”進中央級別單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南方都市報》的評論還提出,部分考生報考“采購崗位”有可能存在“灰色想象”,認為這個職位有“油水”。這恐怕符合大多數人的主觀猜測。

  《楚天都市報》為此也做了采訪。一名熟悉政府采購機關情況的中央層級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認為,沖灰色收入來報考的人是想歪了。因為采購需要層層審批和簽字,“一般工作人員沒簽字資格、沒審批權,只是負責具體事務,尋租不太可能”,而負責人的行為也會受到相關制度約束和監督。在工資待遇上,采購中心的工資和其他機關單位同樣級別的崗位一樣。

  盡管看上去值得吐槽,但《新京報》評論並不如此認為,其刊登的評論提出,報考紮堆,“冷”“熱”不均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就業觀念和就業傾向,但絕不能因此就斷定這就是病態的。一線城市成就業首選,是每個國家都存在的現象。一線城市國考崗位大熱,想來也很正常。大城市有更多的職位,更好的機會,也有可能獲得更快的發展,無論是報考公務員崗位,還是參加企業招聘,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不能因此就斷定這屬於“擇業誤區”。

  另一個公開數據是,在創造了最高報名人數紀錄的2014年國考中,最熱崗位競爭比達7192:1,接近今年這一數據的3倍。可見,所謂“冷熱不均”的現象在今年整體“降溫”的大環境下也已有所緩解。換句話說,“熱門”的沒那么“熱”,冷門也不再那么“冷”。

  這種情況很難不讓人想到反腐之因。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反腐力度,糾正“四風”問題,使得貪腐之勢得以遏制,當官不再是謀財的“好生計”。以前考生熱衷於國考,很多人都是看中穩定的待遇和彈性的尋租空間,如今法治趨於完善,監督更加嚴密,通過國考來“升官發財”的想法也沒那么容易實現了。眼下,公務員考試“降溫”至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借此讓“公務員”這個詞也回歸其應有之義——為大眾服務,而非追名逐利。(文/ 邱天人)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