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會議上的京城“老字號”:26場文化體驗活動
中新社記者 陳建
2014年中國境內最重大的主場多邊外交活動即將展開。來自亞太經合組織(APEC)20多個成員的數千名政府要員、工商巨子、專家學者等將齊聚北京。京城“老字號”如何用創新、發展,讓與會者品出歷史與現實“互聯互通”的韻味?
秉承古訓的“老北京四季茶”
中華老字號吳裕泰贊助了今年APEC會議上的“老北京四季茶”。那是秉承“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盡”的古訓,依托127年制茶經驗精心研發的特色茶禮。
吳裕泰是清末徽州歙縣人,一個偶然的機緣,在北京內城北新橋大街路東的一個大門洞里擺茶攤,1887年起,正式開茶棧。
當年有這樣一副對聯:“京都百業竟奢華,到底有多少大富大貴豪門;古城民眾尚節儉,畢竟是大半小門小戶人家。”吳裕泰選擇為平民服務的經營方針和態度,贏得了百姓贊許。開業10年后,以吳裕泰為總號的茶葉店已有11家分號。
可是,1966年“文革”爆發,北京市東城區的北新橋大街被更名為“紅日路”,“吳裕泰茶莊”的外墻上也被紅衛兵刷上“紅日茶店”的字樣。直到1997年,已成為國有企業的吳裕泰衰落到只剩80平米茶莊和60平米茶社、員工不過40人。
1997年開始,這家百年老店以特許加盟為主發展連鎖店,銷售額年均增長25%。2001年,面對信息化浪潮,他們又與聯想集團合作,搭建計算機營銷網絡,確保統一的管理模式。2008年,吳裕泰為北京奧運會獨家提供了150萬袋袋泡茶;如今年銷售額接近6億元人民幣。
教堂酒坊“出身”的葡萄酒
龍徽,這個典型的中式名字,卻與天主教傳教士有關。今年的APEC會議上,北京一輕控股集團旗下的龍徽釀酒有限公司贊助APEC會議一紅一白兩款葡萄酒:赤霞珠、夏多內。
北京與葡萄酒的情緣始于清末,發祥地就是如今市中心西城區阜成門馬尾溝附近的法國天主教上義教堂,也即龍徽公司原址。現在,那里是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人們常說,有教堂的地方,就有葡萄酒;有修士的地方,無需釀酒師。清末,根據《辛丑條約》,清政府出銀2萬兩,在馬尾溝重修義和團運動中被毀的上義教堂。隨教堂重建,祭祀用的葡萄酒需求也大了起來。
1910年,即清宣統二年,法國天主教會的修士們在上義教堂的地下室內設置酒窖,釀造出北京地區最早的干紅、干白、白蘭地、香檳,開啟了清末民初京城釀造葡萄酒的歷史。
百年前的“上義洋酒廠”,經過教會酒坊、公私合營、中外合資、國有控股;如今,龍徽葡萄酒成為北京乃至中國葡萄酒業變遷的縮影。
當初法國修士們從圣瓦倫丁購進的全套香檳生產裝備,現在都珍藏在龍徽葡萄酒博物館中。漫步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的郁郁松柏林,仍能見到明朝萬歷年間葬于北京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墓碑:中式,漢白玉質地,雕著龍紋,置于龜背上。
26場京味兒文化體驗活動
APEC會場畢竟有限,哪容得下那么多歷經滄海桑田、至今燦若繁星的中華老字號?
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怎么做;有300多年歷史的同仁堂,為什么要“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自宋末元初以來便名傳遐邇,600多年長盛不衰,“好到沒朋友”的清秘閣宣紙如何品鑒……整個11月里,26場老字號及特色企業體驗活動要在大柵欄、琉璃廠等地陸續舉辦。
自小就在北京長大的馬嘉璐說:“周圍很多朋友都熱衷于出境游,去過很多國家,嘗過很多美食,但對自己的家鄉卻不甚了解。趁著這次京味兒文化體驗活動,我也要好好攻略一番,來個老北京的深度自由行。”
不是走馬觀花,而要切身感受、深度體驗。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正準備喜迎八方賓客。吳裕泰、內聯升、同仁堂、清秘閣,以及雕梁畫棟、專賣文房四寶的榮寶齋,在乎“壁爐烤鴨”從出爐到入口時間的全聚德,還有每晚都上演京味兒曲藝節目的老舍茶館……APEC期間,京城“老字號”們也希望用自己的創新、發展,讓與會者品出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互聯互通”的韻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