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低端理財逆轉 銀行理財更賺錢

2014-11-03
来源:中國基金報

  [摘要]隨著余額寶類產品的收益率逐漸下降,資金向銀行理財產品回歸,收益率優勢使銀行理財產品更具吸引力,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投資空間。

  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平均實際收益率走勢圖5%4.5%4%結構性非結構性數據來源:銀率網 姜隆/制表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姜隆

  隨著余額寶類產品的收益率逐漸下降,資金向銀行理財產品回歸,收益率優勢使銀行理財產品更具吸引力,其產品數量豐富,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投資空間。

  余額寶向左 銀行理財向右

  上周余額寶公布三季度成績單,截至9月30日,總規模為5349億元,比二季度末減少了近400億元,降幅達6.8%,用戶數增加了2400萬。業內人士分析,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收益率下滑。

  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走勢顯示,余額寶的收益率基本維持在4%以上,而其他互聯網產品的收益僅有銀行類寶寶略高一籌。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31日,今年以來A類貨幣基金的實際收益率最高為4.62%。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數量呈現勻速增長,在收益率方面相比余額寶類產品優勢也較為明顯。

  銀率網發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22家商業銀行共計發行858款結構性理財產品,環比增加16.73%,同比增長95%,發行量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保持16%的勻速增長態勢。在收益率方面,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平均實際收益率相較二季度上升0.07個百分點至4.64%。平均預期收益率較高的是掛鉤基金和指數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別為10.25%和8.23%,平均實際收益率較高的是掛鉤基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其中有兩款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為5.58%。

  銀行理財產品更賺錢

  銀率網理財產品分析師牛雯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十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的趨勢雖然是向下運行的,但相對貨幣基金來說仍然優勢明顯。從整體來看呈現兩大特點,收益率方面,季末時點效應基本消失,全年僅6月和9月季末時點預期收益率存在翹尾現象;產品數量方面,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增長比較明顯。

  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水平相對較低,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水平相對較高。單個超高收益率理財產品比較多集中在城市商業銀行。

  從實際收益率來看,總共有11家銀行披露實際收益率,這11家銀行中,平均實際收益率排名前三的是永亨銀行、廣發銀行和南京銀行,排名靠后的是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

  其中廣發銀行“歡欣股舞”2014年第10期(滬深300指數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人民幣理財計劃,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7%,實際收益率15.06%;招商銀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股票指數表現聯動理財計劃(84天)(104381) ,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10%,實際收益率9.45%;農業銀行的2014年第22期“金鑰匙安心得利如意組合”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92天),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8.3%,實際收益率8.3%。

  從產品發行數量上看,結構化產品的增多值得重點關注。掛鉤股票、基金、指數、匯率、貴金屬、商品的銀行理財產品達到1427只,超過去年全年的916只。匯豐銀行、招商銀行的相關產品的最高預期收益率達到20%,且多數為保本浮動收益類型。一位銀行理財師向記者表示,由于股票市場的好轉,結構化產品的增多是必然的。

  銀行之所以能夠保持收益率略高于貨幣基金,主要在于投資的范圍和投資策略方面。一位熟悉銀行理財產品的內部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銀行的自身地位和資金量使其天然具有議價能力,無論是協議存款還是銀行間市場,都能拿到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在投資范圍上,理財產品通過包裝可以投資非標資產,收益率自然高于貨幣基金。

  從收益率上看,銀行理財產品更有利可圖。一位第三方理財師認為,在同等風險的產品中,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上確實存在優勢,余額寶類產品隨著收益率下降,造成資金分流的現象也在情理之中。某城市商業銀行理財師向記者表示,近期,他的客戶中就有主動從余額寶中贖回資金轉入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

  銀行理財有技巧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整體上收益率水平比余額寶類產品收益率要高,但是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將會呈平穩走勢,超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難以再現。

  理財師建議,作為投資者,應該以年化收益率為目標來進行投資理財。根據銀率網數據統計,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在5.1%。因此理財目標收益率應該保持在5%以上。由于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單利計息,因此,建議投資者使用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的聯動策略。也就是說,盡量保持理財產品滾動投資,同時將投資收益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盡量選擇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是由于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要求不同,雖然一年期或更長期的理財產品收益高,但同時,投資者也失去了機會成本。

  另外,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對于結構化理財產品來說,一定要分辨清楚投資范圍、保本策略、預期收益率范圍等問題,切勿盲目關注收益率忽視風險。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