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選民為何沉默?
未決定 不表態
“九合一”選舉僅剩20多天時間,這場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卻意外展現出相當冷清的選情。即使在戰鬥最膠著的臺北、台中,民調資料中“未決定”、“不表態”的選民比例始終居高不下。
這些選民為何選擇沉默?深入瞭解這個問題,或許才是更好認識這次選戰的關鍵所在。
不表態者多 綠優勢明顯卻勝負難料
臺灣中時民調中心最新調查顯示,儘管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的支持度仍領先對手胡志強,但雙方差距已縮小至43.4%對35.4%,仍有高達46.2%的“中間選民”表示尚未決定,讓一路領跑的林佳龍絲毫不敢鬆懈。“九合一”選舉,台中市被視為藍綠決戰之地。導報記者比較島內6家媒體近期民調發現,林佳龍全部領先胡志強,領先幅度從最大的17.6%到最小的6.7%,不過未表態選民始終佔據很大比例,最低的17%,最高的則達到34.9%。
在選情同樣激烈的臺北市,民調情況也與此類似。柯文哲雖然仍保持對連勝文優勢,領先幅度從最大的19.5%到最小的9.3%,但未表態選民多數超過20%,有的媒體民調甚至高達39.7%。
台“行政院”前發言人胡幼偉指出,在解讀民調數字時,有多少比例的人不願表態是關鍵數字。如果這個比例偏高,就算主要參選者的支持度差距已達抽樣誤差2倍以上,還是無法推測某位參選者會篤定當選。
正是因為這兩三成的“沉默選民”,讓台中、臺北兩大戰場始終維持選情緊繃狀態,保留了“九合一”最大的懸念所在。
失望感明顯 藍營支持者參與欲望降低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4日發表社論,用“沉默的中間”來剖析美國中期選舉,被台媒認為同樣適用于“九合一”選舉。事實上,臺灣的“沉默選民”並不等同于“中間選民”。
21世紀基金會日前曾針對臺灣社會是否還有“中間選民”展開研討,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臺灣似乎僅存在表態不投票的選民,而沒有真正的“中間選民”。在政治學上,“中間選民”是指沒有特別的政治傾向和明顯的政黨偏好的中立選民,從臺灣歷次選舉觀察,這種真正不左不右的“中間選民”非常少,多的是對支持對象暫不表態的“游離選民”。
諳熟臺灣選舉的前“立委”雷倩對導報記者表示,這一點在最近兩次臺北市長選舉中表現得非常明顯:2010年的臺北市長選舉,上,臺灣的“沉默選民”並不等同于“中間選民”。
21世紀基金會日前曾針對臺灣社會是否還有“中間選民”展開研討,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臺灣似乎僅存在表態不投票的選民,而沒有真正的“中間選民”。在政治學上,“中間選民”是指沒有特別的政治傾向和明顯的政黨偏好的中立選民,從臺灣歷次選舉觀察,這種真正不左不右的“中間選民”非常少,多的是對支持對象暫不表態的“游離選民”。
諳熟臺灣選舉的前“立委”雷倩對導報記者表示,這一點在最近兩次臺北市長選舉中表現得非常明顯:2010年的臺北市長選舉,雖然有5個候選人,但藍綠2個候選人的得票率合計超過99%;2006年有6個候選人,即使宋楚瑜拿下超過4%的票,但兩大党候選人的得票率也接近95%,“從最終投票所顯現的政治光譜來看,絕大多數人都有非常明確的政黨屬性”。一般認為,藍營基本盤占45%,綠營占40%,之外的15%即為包含淺藍、淺綠的游離選民,而他們通常在選前不會表明挺藍還是挺綠,或者表態不投票或投廢票。
雷倩說,從這次選舉來看,“沉默選民”中藍營支持者佔據很大比例,這在過去是非常罕見的,她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支持者對人選有疑慮,政黨推出的候選人沒有充分顧忌基層民意基礎,支持者有不滿情緒,直接降低了參與欲望。”
“另一方面,就是馬‘政府’的執政表現,讓支持者不僅失去光榮感,還有明顯的失望感,政黨票有明顯的鬆動。”她指出,“12年國教”、年終慰問金改革搞得怨聲載道,服貿協議簽完卡在“立法院”,讓不少藍營選民相當灰心失望。
藍綠對決難免 暫不表態不代表放棄投票
當11月29日必須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這些“沉默選民”會不會從“羞於啟齒”演變成“羞於參與”,進而導致放棄投票?
對此,雷倩還是比較樂觀的,“不管如何,到了投票日,絕大多數藍營支持者還是會去投票的”。她以最熟悉的臺北市為例,藍營選民大多擁有高度分辨力,就像年終慰問金被刪雖然激怒了軍公教,但大家的不滿主要是因為執政團隊決策粗糙、屈服於民粹,而不僅僅是自身利益受損。
她指出,臺北市最近兩屆市長選舉,全部12個行政區都沒有發生過藍綠逆轉,維持穩定基本盤藍大於綠,其中10區藍營過半勝出,整體優勢在12%到13%之間,因此雖然柯文哲民調一直領先,但最後時刻大部分選民還是會自動歸隊,連勝文最終翻盤的機會很大。
柯文哲目前能維持優勢,主要得益于操作超越藍綠,讓藍營選民的危機感降低。但雷倩強調,對柯文哲這個“假中間候選人”來說,最後這一個月才是真正的挑戰。
雷倩前幾天參加活動時遇到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吳釗燮說到綠營對本質非常親綠的柯文哲寄予厚望。“但柯文哲從民進黨那裡得到的大力支持,雖然隱晦卻並非沒有代價的。”雷倩說,柯文哲承諾會在選前公佈自己的執政團隊,而其中有多少民進黨的人、有多少政治交換,到時候或許會公之於眾。“‘在野大聯盟’謊話被戳破時,就是很多藍營沉默選民歸隊時,也是最考驗柯文哲的時候。”
導報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