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0日電 臺北消息:在臺灣的選舉中,“母雞”與“小雞”是兩個曝光率很高的名詞。一般來說,具有更大更廣影響力的候選人,被稱為“母雞”,比如大選中的“總統”候選人、“九合一”選舉中縣市長候選人;更為基層的候選人則被稱為“小雞”,比如大選中的立委候選人、“九合一”中的議員候選人。
而在選戰操盤中,如何處理“母雞”與“小雞”的關系,塑造一加一大於二的雙品牌效應,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選情領先的區域,藍綠一般會采用“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比如新北市、臺南市。通過高知名度、高支持度的朱立倫、賴清德,加持同黨的民代、村里長選情,一起沖高政黨的整體選戰成績。
而對選情膠著的區域,藍綠常常會用“小雞拱(扶)母雞”的模式,比如臺北市、臺中市。因為大量的基層候選人,都有長期經營地方的優勢,有他們由下而上的帶動,整體選情就很容易炒熱起來。
在什么情況下采用何種隊形,其實相當考驗操盤者的選戰技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