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

郝柏村:柯文哲祖父和李登輝一樣都是“皇民”

2014-11-19
来源:環球網

  郝柏村

  原標題:郝柏村:柯文哲祖父和李登輝一樣都是“皇民”

  【環球網綜合報道】綜合臺灣媒體報道,國民黨大佬郝柏村18日表示,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是臺灣皇民的后裔,有沒有做官不重要,因為當時皇民都是日治時代在臺灣的特權階級,“今天不能用少數人綁架臺灣2300萬人的幸福!”

  郝柏村18日受訪表示,柯文哲是臺灣皇民的后裔,柯的祖父和李登輝一樣都是皇民,做官不做官不重要。他強調,當時的皇民都是日治時代在臺灣的特別、特權階級,當然會懷念日治時代的地位,這是情理之常。

  媒體詢問,國民黨在臺北、臺中市長選舉都相當危險,郝柏村表示,黨內軍系都動起來了,他拜訪臺北所有眷村后發現,“鐵票沒有生銹,而且還會發光”。他指出,自己跑了1萬1千多戶,希望能有效果。以他訪問的眷村來看,支持者的情緒都非常高昂,鐵票沒有生銹的情形。

  兩方交鋒:

  連戰指柯文哲撐臺獨屬日本官二代

  ,國民黨榮譽黨主席連戰為連勝文輔選時火力全開,猛批柯文哲以“在野大聯盟”參選,根本就是“臺獨掩護體”;他直指,柯文哲來自替日本人當官的家庭,為日本人推行皇民化思想,“青山文哲”(青山即柯文哲祖父在日治時期姓氏)現在要選市長,“我們絕不能忍這口氣”。連戰接著指出,柯文哲來自于替日本人做官的家庭,“他是官二代,還是官三代,我不知道”。柯文哲的家庭,毫無疑問就是配合日本殖民政府,做這樣子事情的人,“我不敢講叫什么”;柯文哲也是“改名換姓的皇民化子弟”,沒有民族、國家觀念。此時臺下又有人呼應“漢奸、走狗”。

  柯文哲反擊“皇民”說:有人祖先鼓勵吸鴉片

  柯文哲情緒激昂反擊“皇民化”,說“有人的祖先鼓勵吸鴉片有益”。柯昨也批評,連勝文一身都是假的,姊姊連惠心也賣假藥。

  雙方家庭背景:

  柯文哲家庭:

  祖父柯世元,生于1895年,死于1950年。1924年(大正13年)從臺北師范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國小)當教師、訓導,再轉調至新竹女子高等家政學校(抗戰勝利后更名新竹初中,現名建華國中)當校長。1944年,改姓氏為“青山”氏。國民政府來臺后,擔任督學。1947年于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黨政府軍隊拘禁3天,其間遭毆打,返家后臥床3年多,后于1950年(民國39年),以54歲之齡病逝。2003年8月2日,陳水扁頒發“228回復名譽證書”給491位受難者及家屬,柯家是其中之一,證書長掛柯文哲辦公室墻上。

  父親柯承發,生于1933年。中學畢業時考取臺灣大學醫學系,因其長兄已在臺大醫學系就讀,家中無力負擔學費,決定以公費就讀新竹師范專科學校。畢業后于新竹市東園國小,擔任教師32年。為負擔其家中子女的學費,屆齡申請提前退休,至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擔任三年水電工,以得到更高薪水。回臺灣后在新竹科學園區擔任管理員,因精通日文,成為日系企業的顧問,并進行土地投資,家境因此轉好。現仍于新竹市擔任新竹工業園區內某三家日系企業的顧問。

  連戰祖父連橫鼓吹“鴉片有益論”

  在臺灣日治時期中期,由于臺灣人民的自覺,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臺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所株式會社獨占。由于吸食者減少,臺灣總督府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按:當為「改正阿片令」)”。

  這項法令頒布之后,引起全臺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于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民間俗稱《阿片有益論》或《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的意見書,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言論有:“臺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 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后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此篇論稱“鴉片不僅無害,甚至還被稱為長壽膏,是有益的”的文章一經發表后,全臺輿論嘩然。

  新聞資料:

  日本“皇民化”運動

  日本在中日戰爭爆發前后,調整對臺政策,并且在臺灣推行了一系列殖民和強制同化的政策,皇民化運動便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日本在臺灣的皇民化運動開始于1936年9月,新任總督小林躋造上任后,發表統治臺灣三原則:“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皇民化運動系分成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重點在于“確立對時局的認識,強化國民意識”。通過各種思想宣傳與精神動員,致力于消彌臺灣人的祖國觀念,灌輸大日本臣民思想。第二階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主旨在徹底落實日本皇民思想,強調挺身實踐,驅使臺灣人為日本帝國盡忠。日本人為強化組織功能,成立各種奉公會團體,臺灣人民被迫參加,將運動推向社會的最基層。

  臺灣總督府要求臺灣人說國語(日語)、穿和服、住日式房子、放棄臺灣民間信仰、改信日本神道教并參拜神社、同時也要每日向日本天皇的居所膜拜。此外,總督府也在1940年公布更改姓名法,推動廢漢姓改日本姓名的運動。“國語家庭”享受特惠,公家機關得以優先任用、食物配給較多,連子女在升學競爭上也占優勢。日本人的配給量比臺灣人多,而改成日本姓氏的臺灣人,也比一般臺灣人得到更多的配給。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