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51年 助10萬人戒毒
關懷石鼓洲 戴妃兩度到訪
香港戒毒會石鼓洲康復院始建於1963年4月23日,迄今已有51年的歷史。60年初由英國醫生何漣瀝在無人居住的石鼓洲建立戒毒機構,院方自備水電供應及羅馬浴池、籃球、足球場等休閑設施,同時,為有宗教信仰自願戒毒者提供活動場所,每年為約1700名自願戒毒者提供戒毒和康復服務,其成效受到港內外政要及慈善機構肯定,他們先後到康復院參觀和慰問,其中,熱衷於公共事業、已故的英國王妃戴安娜,生前兩度訪港均登島參觀康復院。香港商報記者 周駿
唯一自給自足的無毒社區
現任石鼓洲康復院院長胡順安,2008年由懲教署榮休後轉任該院院長,他表示,經過51年的努力,康復院創下全港多項第一,其中,唯一自給自足的無毒社區,唯一的24小時有醫生值班的戒毒醫院、唯一一間無宗教信仰的康復院等。現時島上共建有「新人家」、「信社」及「明社」等10座供自願戒毒者治療、康復的宿舍,多年來成功為10萬自願戒毒者戒毒,戒毒者亦回報社會,從事戒毒工作。
副院長尹浩強表示,院方除了正、副院長和行政管理人員外,10個宿舍社長、義工都是戒毒康復者。記者在尹浩強帶領下,參觀「信社」、「敬社」等多座宿舍及島上宗教建築,其中在進入「信社」時,看到客廳左側鞋櫃內,整齊的擺放着戒毒者拖鞋,入廳脫鞋已保持寢室內清潔,寢室高低床上的被子疊着整齊。
建有天主教堂及羅馬浴池
俞姓社長指着廳內牆上1塊告示板「新德計劃基本療程日程表」,內容是每周一至四日程安排,早上7時30分開始是環保、社務工藝課程、小組討論及社工接見,午膳後,下午13時30分是社工接見、工藝課程及社務、體育活動,晚膳後則是看電視、電影及文康活動或社長個別會談,22時30分就寢,每周六及日則是環保、社務及家屬探訪時間。
尹浩強表示,石鼓洲上除了天主教堂外,其餘建築均是院方義工所建,其中,脫癮院舍「新人家」旁的羅馬浴池,建築期長達10年,它由首任院長英國醫生何漣瀝主導,參照其家鄉英格蘭迪斯羅馬浴池藍圖構思,成立後原意是供戒毒者浸浴,但由於戒毒初期情緒不穩,故未使用過,只是作為景觀之用,而羅馬式花園則供戒毒者散步。
矗立「戴妃樓」及孔子像
羅馬浴室旁矗立的「戴妃樓」,是為紀念1995年登島的英國王妃戴安娜而建;牌樓後方花園則有西式建築外形的關公廟;院方行政樓地下大堂正中矗立「萬世師表」孔子塑像;各山坡分別建有觀音、天后、玉佛、魯班等像;由石鼓洲碼頭上岸,石門刻有「康復門」,迎面山坡上建起的林則徐角亭與戒毒預防教育中心,坡牆上「堅決建立無毒社區」反映康復院幫助自願戒毒者的決心。
資深女社工變學員「媽咪」
康復院工作成效除有賴於院方職員和義工外,亦得社會團體和人士支持,在「敬社」內遇到香港戒毒會社工、駐院指導員葉齊芬,香港大學畢業的她,隸屬北九龍社會服務中心,從事社工工作十多年,2006年至2012年曾負責輔導感染愛滋病者的工作,1年前主動要求轉任駐院指導員。她表示,指導男性戒毒者不會令她有顧慮,平時,他們光着膀子玩耍,約見時,經過提示,他們會尊重女士,不講粗口。她說,與男性戒毒者說話時,女社工較男性社工細微、體貼,更容易被接受,她又笑言,一些青少年戒毒者與她通信時,以「媽咪」稱呼她,她亦用湊仔式的語氣與他們通信,大家交談得很融洽,有利於戒毒指導工作。
繪畫導師指學員單純
在康復院教授戒毒者繪畫的劉偉權家在長洲,他表示,兩年前在長洲餐廳與院長相遇,應院長之邀來院兼職教戒毒者畫畫,初接觸戒毒學員時,看到紋身者有些抗拒,但在授課交談中,發現學員多數思想單純,只是交友不慎,又找不到解決問題方式,所以,他勸告學員離開原有社群,才能戒毒。他在康復院教畫近兩年,每次開班授課需2至3個月,每班約10人,有些學員上過2、3堂畫技已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