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四中全會剛剛閉幕,輿論上傳來了呼格吉勒圖案即將重審的消息。這起迷霧重重的疑似冤案,在延宕了18年后,終於得到了重建正義的機會。作為十八大后實踐「依法治國」精神的第一案,這起案件必將成為中國法治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只是這個好消息,死去18年的呼格吉勒圖已經無緣聽到。
學霸狗死於粗暴權力
剛剛去天堂中陪伴他的,還有一隻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里的流浪狗。這隻被同學們親切的稱為「學霸狗」的小家夥因為愛上微積分和英語課,儼然成為了校園明星。然而,在「清理校園流浪狗」的行動中,它被學校的保安打死,尸體被扔進了垃圾箱里。一條狗命,一條人命,看起來難以相提并論。可是在筆者看來,兩者的死卻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死於簡單粗暴的權力意志之下。
不錯,防止流浪狗「對師生造成安全隱患」,對流浪狗進行「清理」的這一良好出發點筆者絕不否認,也堅決認同學校采取行動的必要性。可是,「打死」并「扔進垃圾桶」的這一手段真的如學校所說的那樣是「實屬無奈」麼?起碼從報道來看,學校之前并沒有采取諸如衛生防疫、物理圈禁等相對「溫和」的手段,也并沒有尋求過任何專業組織的幫助,更沒有征詢過師生和社會各界的意見。「打死拉倒」——很容易猜到決策者的想法。
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行動雖然略顯殘忍,但是卻簡單有效,以較低的成本達到了治理效果。這樣的觀點短期來看似乎確有道理,但長期來看卻難以成立。就如同當年的「嚴打」并沒有真正有效的遏制犯罪率的攀升,反而引發了無數冤假錯案一樣,學校的「清理流浪狗」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流浪狗傷人的問題:打死一隻流浪狗就可以防止新的流浪狗出生麼?可以阻止校外流浪狗竄入校園麼?扔進垃圾桶就能夠防止疫病傳播了麼?且不說殘忍打死「學霸狗」還讓學校無端卷入了輿論漩渦,給學校形象造成了嚴重的無形打擊。
長治久安須靠法制
社會治理從來都是一個复雜的工程。當年的治安惡化,并非單純的道德滑坡、法制不嚴,而是與國企改革失業增多、基層政府行政失當等眾多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單純的「嚴厲打擊」、「從重從快」不僅沒有有效的解決引發犯罪的深層次矛盾,反倒激發出更多更嚴重的報復性犯罪和群體性事件,讓無數家庭和社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8年來不斷上訪的呼格一家,正是這個悲慘人群的代表。如今的流浪狗肆虐,也絕不可能僅僅依靠打狗殺狗的粗暴方式來解決。就如許多網友的評論,「該道歉的是那些遺弃狗的人」,產生流浪狗的社會土壤不除,只會有更多的「學霸狗」慘死棍棒之下。
「嚴打」雖已難再現,但「嚴打心態」仍舊深深的根植於許多決策者的心中。以短期的運動式治理取代長期的制度建設、以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取代深層次的整體考量,重視眼前效果忽視長遠利益,重視物質成本輕視人文價值——這種心態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思維懶政」:一方面將复雜的問題簡單化,以推脫自身的責任;一方面以粗暴的短視手段處理問題,得過且過。二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社會看起來在進步。可是從一條人命到一條狗命,控訴的卻是相同的事實:我們仍舊處於洪荒暴虐的「前現代社會」。
正在邁向現代社會的中國,價值取向、利益取向正日趨多元化,這對權力的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提出「依法治國」,絕不是因為依法治國是另一種立竿見影的「專政工具」,而恰恰是因為「依法治國」以精細卻又普適的法律替代了簡單粗暴的權力意志,得以讓公平和正義更好的實現。未來法治的中國,容不下粗鄙的權力橫行——希望這是對逝去的生命,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