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氣候協議需綠色金融兜底

2014-11-25
来源:香港商報

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可能為2015年巴黎國際氣候大會帶來突破性進展

  全球綠色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高級顧問謝孟哲日前在英媒發表文章稱,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可能為2015年巴黎國際氣候大會帶來突破性進展。聲明指出,實際數字十分重要,因為治理氣候要依靠控制碳排放量,而非籠統的政治決策所能完成。但中國願意設定碳排放量上線的信號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如此一來,美國總統奧巴馬便能夠在國內宣傳國際減排行動的條件已經成熟,他便有機會提高美國的減排目標,進而推動全球各國簽訂一份宏大的氣候協定,將氣候變化維持在可控制範圍內。不過,解決氣候問題還存在一個重要癥結,那就是資金。

  當今宏觀金融體系乏決心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都來自本國,不論是私營部門還是公共領域。南非能夠成功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要多虧國內的經濟支持,國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80%以上的資金,國內能源消費者則負擔了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金。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清潔能源投資從2004年的49億美元猛增到2012年的726億美元,占全球總額近一半;中國的表現尤為突出,自2004年以來共投入2330億美元。其他較小的、貧窮發展中國家則主要依賴外部資金,包括受優惠政策吸引的投資和私人投資;即使在這些國家,發展中國家間的南南合作成了獲得資金的重要渠道。

  為可持續發展各領域提供資金不僅需要政治承諾,還需要有將宏觀金融體系(資本市場、銀行和保險機構)與社會和環境風險及機遇結合起來的決心。當今金融體系并未實現這一點。雖然早有警告表明,自然資源投資和碳密集型投資的價值會因技術、政策、災害性天氣事件和公民的選擇而降低,但這些投資依然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中國探討綠色金融計劃

  中國正在成形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為自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及早將氣候和更廣泛的環境問題納入到金融政策、規定和標準中,而不用像經合組織成員國那樣在很久之后才重新將這些問題納入到金融框架中。中國人民銀行認識到了這一點,并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體系設計研究項目」一道,建立了綠色金融工作小組,這是一個為期2年的國際項目,旨在探究如何將金融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工作小組的成員包括政府各部委、金融監管單位、金融機構、證券交易所和研究機構;工作小組將於11月18日在人民大學召開高層研討會,討論在過去幾個月中探索出的一系列行動建議。建議包括將信用評級與環境風險相結合,發行綠色證券,引入環境指標,在資本市場中引入相關標準和公開資料的規定,以及進一步開發由銀監會制訂的綠色信用準則。

  中國央行和聯合國研究項目聯合制訂的這項計劃是中國眾多綠色金融計劃中的一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在過去的兩年里,與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和聯合國研究項目攜手合作,不斷探尋綠色金融的政策和管理辦法,新建了多個綠色金融研究平臺(包括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展開的政策討論),其中一些研究平臺由中國環境保護部(包括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幫助下成立的特別小組)負責。

  金融與環境結合影響深遠

  任何一個氣候協議若想實現真正運轉,就需要一個反應靈活的金融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中國正在思考對策;國際社會也逐漸認識到,將金融體系和環境問題緊密結合,不但能夠改善環境問題,還能有效提高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為經濟健康、長遠發展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