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日前,这幅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在网络上“火了”。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
与名传千古的清明上河图不同,新清明上河图更加强调与热点事件的联系,以画画的形式,讽刺与批判丑恶的社会现象。如果单纯以画风整体美感作比较,新清明上河图自然不及正版清明上河图,但仅就讽刺艺术而言,25米长的新清明上河图,古代背景与现代现象的巧妙结合,丑恶行为在画面中的突兀感等却呈现出一种大胆的创新。
就具体而言,现在距离新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事件,早已告一段落。类似事情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新清明上河图重新呈现这些,其意义当然已不是为了个案的诉求与正义,而是希望通过记录“前车之鉴”,推动相关群体的反思与进步,给未来以启示与警醒。联系到不久前发生的女干部骂死保安事件,可以得知这种反省并不过时。新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一些现象,诚然尖锐,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从中汲取教训,读懂这幅画的内涵,尖锐的讽刺反而是一种正向的促进。
新清明上河图无法与真正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但其此刻在互联网空间掀起的热度却不容小看。其实,新清明上河图能否流传,流传多久,自作者创作脱手以后便已不再取决于作者。某种意义上,新清明上河图的红火,亦是这些现象尚未得到彻底扭转的一个反映。如果说,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清明上河图中的现象一天天稀少,毫无疑问它的热度也会随之冷却。因此,围观者大可不必担心新清明上河图的红火淹没真正的清明上河图。
新清明上河图的走红还反映出一个事实:开放社会容得下讽刺艺术,民众文化生活需要讽刺艺术。从整体画面来看,这种杂糅的艺术似乎有一些违和。但只要是他的画没有违反法律的底线,并在此基础上多少能给人艺术的触动,那就是一件值得点赞的好作品。更何况,社会丑恶现象不会因为没有艺术讽刺就自我消弭,民众文化生活也需要讽刺艺术帮助与疏导丑恶现象所衍生的负能量。以此而论,新清明上河图虽只是一幅网络热点事件与古代风情相结合的画作,但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不是夸张了假丑恶,而是以幽默的形式重新解构了丑恶现象,促人反思也促人进步,我们对此应持宽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