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刊精粹 > 商报周刊

李麗娟欣賞發叔擅排難解紛

2014-11-27
来源:香港商報

  2005年10月15日劉皇發榮獲大紫荊勳章舉行盆菜宴,李麗娟(右二)到賀。

  雖然李麗娟女士自特區政府的女高官行列中退了近十年,但香港人仍然十分懷念她的熱情、真誠、健談,像春日的陽光一樣,令人溫馨。與這樣一位前任女高官談談發叔,就像閱讀一本香港社會現代史,尤其她講到新界的人和事時,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話說在1974年的某一天下午,當時擔任港督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的私人秘書的李麗娟,與麥督一起坐在車上,前往新界出席一個慶典活動時,麥督說:「等一下到達會場,妳去幫我找一個年輕人called Lau,黑黑瘦瘦的。黎敦義告訴我,發展新界一定要這個人幫忙,新界就不會流血。」

  李麗娟於是打開鄉紳名單:有陳日新,張人龍……就是沒有Lau,她有點□急。於是到達會場後,她找到當時的高級聯絡主任盧志忠,盧Sir想了一下,指一指人群中的一個又黑又瘦的年輕人說:「可能指的是劉皇發。」李麗娟走過去問他:「你是劉生嗎?」、「麥督搵你。」劉皇發說:「我不識英文。」李麗娟答:「我幫你翻譯。」就這樣,開展了港英殖民政府興建新界九個新市鎮的藍圖進程。

  新界發展鄉議局溝通橋樑

  新界的發展40年來由農村成為今日新市鎮,果然大致上沒有發生流血事件。由此觀之,黎敦義與麥理浩是伯樂。在當年新界蕓蕓鄉紳之中,穩健、含蓄的年輕人—劉皇發,已被他的伯樂看中此人非池中物,當是新界人中的一條龍。李麗娟說:「若用四個字來形容發叔,就是『善於擺平』;再加四個字,就是『長情念舊』。」

  1974年殖民政府為了解決港九市區人口擁擠的問題而籌謀發展新界,於是大量的人口遷移至新界,接下來又要興建交通、醫療、康樂設施。政府面對新界各方面的利益,包括原居民對鄉土的根深蒂固的感情等等,所幸有鄉議局作為溝通的橋樑,政府遇難亦能迎刃而解,可說鄉議局對香港社會的貢獻良多。

  1995年李麗娟調任民政處處長,俞宗怡遠赴美國。這些「妹頭」與發叔已沒有工作上合作的需要,但是發叔每年都會親自打電話約齊戴婉瑩、胡寶珠等,之後再約陳日新出來一起聚餐,並且在每年大年初一,發叔都會打電話給她們拜年。所以,這十多年來,發叔與她們從來沒有失去聯絡,只因為那兩三年大家一起工作過的感情。

  不被看好的雙村制也擺平

  1995年至1997年為了平穩過渡回歸,李麗娟舉辦了很多活動,每一次請劉皇發幫忙,他從來沒有「托手龔」。談到發叔的領導才能時,李麗娟舉個例子,2000年雙村長制事件,終審庭大法官包致金的判決引起新界原居民軒然大波,有原居民說:「千百年來的傳統絕不可能改變,今次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一定會流血!」當時適逢聯合國人權組織的代表來訪香港,有位美籍菲律賓人說:「你們香港關於人權有什麼難題嗎?」李麗娟答:「正在為村選頭疼。」那位美籍菲律賓代表說:「一定行不通,不必想了。菲律賓是個民主國家,但村務的事情,菲律賓政府都無能為力。」李麗娟心力交瘁的形容,「內有鄉議局反對,外有聯合國官員不看好!」李麗娟向原居民社群強調:「你們的祖田、祠堂不會碰,只是多了一個人幫手看管鄉村道路、坑渠、垃圾的瑣事。」,「結果,多虧劉皇發卓越的領導才能,擺平了這件大事。從此事件來看劉皇發,只要他認為是對的,他就『排除萬難,迎難而上』。」

  李麗娟說:「任何困難的事,找到劉皇發,他永遠不會say no!只會說:「讓我想想,讓我想想……。」李麗娟稱讚劉皇發是一位懂得尊重固有的傳統文化,也欣然接受時代考驗的領袖人物!

  本文所有內容,乃屬作者知識產權。未徵得本文作者書面同意和授權,不得轉載及節錄和抄襲。若經發現,保留採取一切法律行動的權利。

  作者介紹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臺灣臺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常務理事。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新界地方文化與鄉議局關係研究》付梓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