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 福建連城北部的古鎮四堡,一個偏 的山區小鎮,但其雕版印刷文化遺址是全國四大古雕版印刷基地的唯一幸存者,現有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書坊34座,還有眾多的古雕版、古書籍、古印刷工具等珍貴文化遺產。
據載,明清時期,四堡與北京、武漢、江西許灣并稱為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當年,在這彈丸之地,“印坊櫛比,刻鑿橫飛,從事印書業的男女老少不下一千二百人,約占總人口數的60%”,分布在霧饋和馬屋二村世代相傳的大書坊至少有100家,而充作書坊的房屋更是星羅棋布不下300間,各書坊“廣鐫古今遺編,布諸海內,錙≈所積,饒若素封”,真是家家無閑人、戶戶有書香。
四堡印刷出來的書籍,更有“壟江南、行銷全國”之說,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成為中華文化南傳的一座重要橋梁。
然而,隨著出版技術的革新,四堡雕版印刷業無可奈何走向衰落。1942年,四堡最後一間書坊關門歇業。
雕版文化的傳承遭遇挑戰。四堡雕版印刷展覽館館長吳德祥回憶說,小時候,村子里的一些老屋後墻堆放著堆積如山的雕版,他與小夥伴們經常用這些雕版制作玩具手槍,冬天的時候則用來烤火。
“除了人為的破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堡雕版流失很嚴重,有的甚至流失到了海外。”當地著名收藏家、客家紅博物館館長巫中民痛心不已。
從1999年開始,他一塊塊地收集和回購這些“文化瑰寶”。經過20多年的積累,巫中民收藏的四堡雕版已有四百多塊,古籍有2000多?,其中不少是珍品,如成套的雕版《大學》、《中庸》、《擷英齋集》等,成套的古籍《康熙字典》、《朱子大全》、《連城縣志》等。
連城縣文體廣新局局長朱金生介紹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四堡雕版文化的保護備受重視,當地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出臺一系列保護措施,并將四堡雕版印刷列入了連城旅游產業開發的重要項目。
讓古鎮四堡雕版印刷文化不要成為絕響,逐漸轉化為了當地民眾的自發行動。鄉民們開始自發保護好祖傳下來的雕版,不再低價出售。對於古書坊,村民們雖無力修復,卻也盡力守護,不再任意拆除。
在馬屋村,曾經被村民當作柴火間、雜物間的古書坊“林蘭堂”已被修葺一新,雕梁畫棟的建筑和書坊內陳列的切書架、切書刀、墨盤、墨缸、刷子,無不在訴說著當年四堡雕版印刷業的輝煌。此外,子仁屋等其它四堡古書坊的修繕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著。
如今,四堡已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鄉”,“四堡書坊建筑”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堡雕版印刷技藝”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馬力是四堡僅有的兩位雕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每天,他都要拿起刻刀練習祖傳的手藝。對於雕版文化傳承的艱難,他感觸狻深,“雕版目前沒有什么效益——賣版不劃算,一塊版要雕刻很長時間,人工很貴,老雕版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就可以買到,現在重新雕刻一塊則需要3000元的人工成本。”
但是,并非沒有出路。在馬力的工作室,他展示了其歷時3個月創作的“蘭亭集序”雕版,“這塊雕版不久前參展在福州南后街舉行的‘龍巖非遺專題展’,引起強烈反響,幾十張印件以每張100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傳承需要新思路——讓雕版技藝從印刷品轉換成藝術品,裝裱後銷售,以此提升經濟效益,吸引村民關注,讓更多人參與到四堡雕版文化的保護中來。”馬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