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房菜之父王亥:為城市尋找回家的路
香港商报网讯 “這個城市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擴建,發生新的變化,等回頭之時,我們已經失去了許多東西。”在四川大學文化沙龍回憶自己打造展示地道老成都生活體驗館“崇德里”的初衷時,王亥感慨,我們需要一個精神家園,而一座城市也需要找到它回家的路。
開川菜館的“香港私房菜之父”、“全世界最有文化的堂倌”、上世紀80年代傷痕美術代表作家、《鏘鏘三人行》首位主持嘉賓……梳著老式發型,身穿黑色套頭毛衣的王亥有著諸多“名片”,而他最新的“名片”則是不動一柱一梁,讓成都三座破爛不堪的百年老院重生的“城市回家尋路人”。
“每一個城市之所以形成現在的格局、現在的面貌,是有其理由的,這也是一個城市不同于另外一個城市的理由。”王亥回憶,在他生活多年的香港中環荷里,最窄的地方甚至祗有幾米寬,這里的格局從建成就沒有改變過。
在香港定居了20馀年後,耳順之年的王亥回到故鄉成都。在王亥看來,在離去多年的故鄉找到情感上的對接并不難,但直到在這座有著三千年建成歷史的古城遇到不到百年的“崇德里”,他才找到了歷史、地理上的對接。
“你別看‘崇德里’不到百年,可是它對這座城市有情有義過。”回憶初遇“崇德里”,王亥坦言破舊的“崇德里”中數堵不同年代墻以及被歲月侵蝕的磚瓦殘缺不堪,讓不少人棄之如敝屐,但是他卻認為每一堵墻都寫滿了各個時代這座城市的“回憶”。
王亥介紹,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外許多城市隨著產業轉型換代,一些舊產業舊廠房被廢棄,這些空間被再利用後,功能轉換,成為藝術家重要的工作場所。“改造的原則是保留原有結構和材料,就如同空間最大的趣味和魅力是它的偶然性。”
在給“崇德里”的改造中,王亥提出了一切讓位給歷史的原則,不到萬不得已,不拆一磚一瓦,讓最古老的柱子、最原始的墻體都在“崇德里”保留。
王亥曾與妻子在香港開辦了第一家私房菜館,金庸、倪匡等文化名人也是常來食客。在“崇德里”改造後,王亥將食舍改名為“吃過”,并祗制作失傳已久,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成都菜肴。
“我為這座城市留下回憶,也了卻了自己的鄉愁。”王亥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