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大山說,「正體復本術」首重脊椎矯正
深圳武醫堂堂主苗大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體復本術傳承人,正體復本術專注於調理人體脊柱的動態平衡,是打通氣血、均衡體內壓力的好方法。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武醫堂一脈源於臺灣張棟梁先生祖傳的「張家正體復本術」。據介紹,張氏先祖隋唐時期就在廣東沿海一帶習武、治病,明末清初移民臺灣。「張家正體復本術」在臺灣被稱為國術,采取調整人體脊柱力學的動態平衡,打通氣血,均衡顱腔壓力和胸腹腔壓力的方法,對人體進行全方位調理,以達到體內生理環境平衡復本的狀態。張棟梁曾用2年多時間,治愈了「臺灣音樂教父」李泰祥的帕金森癥,轟動一時。張棟梁亦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多年往來大陸兩岸,經商之餘不棄醫術,在北京開設會館繼續懸壺濟世,成功幫助近千人擺脫顱腔、胸腹腔、骨骼和脊柱等雜難疑癥,其中不乏疑難雜癥。鑒於此,2012年,「張家正體復本術」成功入列北京海淀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門列明:該項目現傳承人極少,亟需保護。苗大山是河南蔡州人,自幼習武的他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緣與張先生相識被收為徒,研習武醫,2007年受師命在深圳創辦武醫堂。
祖傳手法首重脊椎矯正
深圳武醫堂開在福田一棟高樓里,并沒有醒目的招牌攬客,然而酒好不怕巷子深,苗堂主上午練完功后開始為客人診療,會一直忙到晚間十點多。武醫堂里氣氛輕松,頗有幾分茶館的味道,客人來了喜歡坐到廳里喝茶吃茶點,一面把腳放進端來的紅色大盆內泡腳,一面天南地北聊天,直泡到渾身發熱,出一身細汗,就進到里間的治療室正式開始治療。一次療程需要20多分鐘,正面、側面、背面,躺著、坐著,一通「修理」,客人又是一身汗其間也許伴著骨頭、關節的咯咯響聲,也許有忍不住酸、麻、痛的呻吟聲,但最后的感覺一定是輕松,像卸下了重擔一般,頭、脖子、肩膀的感覺尤其舒服。苗堂主也是一身汗他是名副其實的「武醫」,給人治病要用真功夫、下大氣力的。苗大山說,師傅傳給他的「正體復本術」,是獨特的祖傳手法,單純的物理治療,首重脊椎矯正。人的脊柱是人體的中軸,脊柱若形變和偏移,就會影響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進而形成各種疾病,所以脊柱的端正與否是決定健康的基本因素。一個「端正」的人,站立的時候身體中心線應該垂直於地面,而且兩條腿等長,骨盆端正。若兩條腿不等長,骨盆偏斜,當人體做不同動作時,失衡的身體支點減少,肌腱、組織、重心、支撐力相繼改變,體內壓力不平衡,久而久之必累及脊柱。更嚴重的是,現代生活使人們的久坐不動,活動量減少了,脊柱壓力卻在增大,頭昏腦漲、腰酸背痛常發。而身體在一個不端正的前提下繼續活動,只能加重負擔。生活中不「端正」的人還不少,「正體復本術」首重脊椎矯正道理正在於此。苗大山說,治療時,他最關注的是平衡體內壓力,調理好人的三壓腦壓、胸壓與腹壓,進而改善循環,增強代謝。
金剛坐姿能養生
正體復本術包含內容其實很豐富,比如張棟梁指出,看一個人是否健康有12個衡量的標準:脊椎端正、肌肉組織有彈性、筋脈有彈性、關節活動靈活、經脈活絡良好、穴道理通順暢、神經系統正常不紊亂、免疫系統良好、腦神經系統良好、重心輕盈平穩、體內壓力平衡、循環系統暢通。達到以上十二項標準才是真正的「氣血循環通暢,體內壓力平衡」的健康「端正」的人體。為此正體復本術總結出一套在日常生活中矯正體態、抵御病癥、對抗各種疼癥的方法,醫生的治療只是獲取健康的一部分。比如坐姿,苗大山建議用日常采用金剛坐,對端正人體筋骨有很大的益處。雙膝跪地,屁股坐在足后跟上的金剛坐,能讓身體處在一個非常「正」的狀態,從上至下平穩,安定,脊柱不受壓迫,同時還有拉筋、促進氣血流動的作用。金剛坐成年人可能初做會微痛,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不可使蠻力。每一位到苗大山處接受「修理」后的客人都必須學做的一套「脊柱養生操」也特別值得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