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珊
阿里巴巴9年工齡員工辭職當農民,創業不到一年獲得天使輪投資,還被邀請前往紐交所見證阿里敲鐘。如果不創業,自然也沒有學外語畢業的今日首富馬雲。可教育部數據現實,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業率僅2.1%,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創業占總數不到1%。參考美國,他們大學生自主創業比重高達20%至30%。
大學生創業早已老生常談。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727萬,較2013年增加28萬,畢業人數將再創新高。關乎就業壓力,關乎社會穩定,關乎國家未來,國家扶持大學生創業不能只畫餅而不充飢。
創業中毫無疑問最缺就是:錢。風投孵化,在美國硅谷極為普遍,幾乎所有互聯網新公司都會進入,與美國不一樣,中國風投孵化器卻不多。即便有,這些孵化器均由各地政府、開發區、高校主導,對創業者的成長扶持相對薄弱,而且不少孵化器在吸引入駐后,往往需要依靠場租和政府補貼維持,感覺更像「二房東」。
如果說差錢是硬傷,那麼缺乏創業的社會整體氛圍則是軟肋。中國的創業教育,尤其是高校存在嚴重缺失。首先,中國高校并不以創業教育為方向;其次,針對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并不充分;最后,中國整體創業土壤貧瘠,「先就業后創業」早已是社會共識。而九成以上美國人認為,創業是一項令人尊敬的工作。
大學生創業往往只有滿腔熱情,政府與社會都需投入更多為之保駕護航。在美國,從註冊公司到運營僅需6個環節,5天便可全部辦完,成本僅需750美元;還提供一條龍服務,自學校到社會,簡便申請手續、健全信用制度、充足資金支持、廣泛社會援助等。
簡政放權,不妨在扶持大學生創業上步子邁大些,降低門檻、補貼申請、簡化審批。口號往往看起來很美,高高挂著始終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