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中國結構性通縮影響深遠

2014-12-30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目前許多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都出現大幅下降,其中包括鋼鐵行業。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油價下跌50%顯然對很多人都是好消息,但也提醒我們,世界經濟正在走向通縮--既是由於歐洲、日本以及幾大新興市場需求不足,也是因為中國根源於產能過剩的通縮是結構性的,并且影響日益深遠。瑞銀高級獨立經濟顧問瑪格納斯近日為英媒撰文稱,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對大宗商品依賴度逐步下降,已經在影響從澳洲到秘魯等大宗商品生產國,隨著中國公司減價以清除過度供應,也迫使外國制造商也開始減價。而額外的通縮壓力還會在明年通過人民幣貶值傳導至全球經濟。

  經濟放緩伴隨大量產能過剩

  中國持續且仍未結束的經濟增速放緩一直伴隨著大量的產能過剩、非金融企業債務的大增以及通脹的大幅下降。從2011年至2014年11月,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下降了10%,同比變動已連續33個月為負,而同期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同比升幅已從6%下降到1.4%。

  許多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都大幅下降,如鋼材、平板玻璃、建築材料、化工原料與化肥、鋁、造船,以及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制造。去年這一比率是在約70%至72%,而自那以后很可能又下降了更多。房地產是2008年后投資和信貸激增的主要受益者,直接占到中國GDP的約16%。但房地產業現在處於長期的低迷期。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許多城市的未售房屋庫存消化周期已飆升至25到40個月。

  擺脫結構性通縮耗時漫長

  中國名義GDP增長率自2011年以來已下降了差不多一半,至今年的8%,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則上升了80個百分點至250%。日益增加的債務負擔由於實際利率上升帶來的被動緊縮而加重。計入消費者價格因素后,這些利率已翻倍至4%;如果計入生產者價格,它們則從零猛增至8%。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加了一倍,至約15%。雖然信貸擴張放緩,但其增速仍幾乎是名義GDP的兩倍,而且大部分很可能用來維持過剩產能,以避免停工和失業。

  過剩產能長期存在將會支撐中國的通縮,封閉的資本帳戶和國有企業享有的金融特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擺脫這種環境所需的時間可能非常漫長,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麻煩。中國人民銀行幾個月來一直在注入流動性,最近還宣布了3年來的首次減息。它無疑會在明年繼續寬松之路,但貨幣寬松代替不了產能關閉和債務重組。

  發達經濟體幣策續受影響

  中國通縮問題造成的影響無處不在,同時資源公司收入下降并削減資本支出也生成了負面的乘數效應。而中國增長放緩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導致進口需求突然下降。在從2006年到2012年增長3倍之后,進口就一直原地踏步。在今年底,進口比年初下降了大約15%。這不僅影響了大宗商品出口國,而且還影響了中國供應鏈上的亞洲國家,以及一系列致力於向中國銷售產品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

  通縮的經濟逆風、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元走強三者加起來很可能導致貨幣貶值。日圓迄今貶值50%可能就是因此造成的。它正開始導致其他亞洲貨幣貶值,如果中國不允許人民幣貶值來抵銷影響,那將非常令人意外。中國的結構性通縮,再加上過度負債和快速老齡化,將繼續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生成影響。日本的通縮壓力只是因日圓貶值而暫時緩解,到明年年中,美國和英國的「低通脹」可能降至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