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移民不再受歡迎?

2015-01-19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新年來臨之后,移民問題突然變成了全世界所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面對奧巴馬在去年年底剛剛推出的「激進」移民改革新政,美國眾議院拒絕為新政提供財政支持的預算案,移民政策變成了美國「府院之爭」交鋒的著力點;在巴黎,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引發了全世界輿論的憤怒和恐慌,而這一系列襲擊的實施者多數都是外籍移民的后裔;在剛剛成為全球第二大移民國的德國,反對伊斯蘭移民的抗議游行也不斷發生。遠在東方的香港,這股潮流也似乎有所反應。14日,港府突然叫停投資移民政策,讓中港兩地大感意外。雖然輿論普遍認為,這一政策的出台有配合內地反腐的深層次意味,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在經歷了2014年發生的一系列陸港冲突之后,這一政策的出台多多少少有「順從民意」的含義在其中。

  帶來資金PK分食蛋糕

  平心而論,無論是歐美還是香港的移民,都為當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拉美裔為主體的移民在低工資和缺乏社會保險的惡劣條件下,承擔了大量美國本地人不願意從事的底層工種,為美國經濟復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歐洲,外籍移民的進入填補了大量的當地勞動空缺,并帶來了大量的移民資金;而在香港,自2003年推出投資移民計劃以來,十幾年間已經累計為香港吸納了近2000億港元的資金,為幫助香港成功走出SARS之后的經濟衰退也可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既然如此,為何移民成了一批「不受歡迎的人」?

  首要的一個因素或許出在分配上:一方面,本地居民難以從移民的涌入中獲得明顯的收益,另一方面,本地人卻必須忍受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和各項社會福利的縮水。在香港,大量涌入的內地富豪雖然帶來了大量資金,但是這筆資金的收益往往被房地產、銀行、基金、保險等少數本已強勢的行業所壟斷,不僅難以創造有效的就業機會,本港居民還必須承受由此帶來的樓價狂升、社會公共服務質量下降等不便之處。而在歐洲,本已在經濟衰退打擊下疲軟的就業形勢,由於移民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嚴峻,在法國,失業率已經長期高於10%。這一切都為對移民的仇視埋下了種子。

  思想與肉體的分裂

  如果說分配問題還可以通過政策的調整得以解決,那麼文化的冲突則是更加棘手的問題。環顧上述移民問題尖銳的地區,無不面臨著語言、法律、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以至於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冲突。香港街頭因一泡童子尿而引發的兩地罵戰或許很多人還言猶在耳,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就引發了一波甚於一波的抗議,而法國《查理週刊》的槍擊慘案又讓人們重新回想起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文明冲突論」。許多悲觀者甚至還認為,由於文化鴻溝的長期存在,從根本上解決移民問題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在許多年前,一些樂觀者還認為,全球化的不斷擴展將會讓全世界的人們在不斷緊密的溝通和聯繫中形成一個消除了族群和文化差异的「人類共同體」,人類終將走向「歷史的終結」。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構想并非是癡人說夢--從紐約到東京,從悉尼到香港,一批國際城市正依靠著當今世界資本和人力資源前所未有的自由流動而發展起來。然而,這樣的樂觀卻忽視了人類在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頑固性:肉體的移民或許簡單,但是思想的移民卻往往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其實,與其糾結於「文明的冲突」,還不如回到移民問題產生的根本:全球化與各國治理水平之間的冲突。人們之所以願意背井離鄉,踏上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無非是處於對自身生存權、財產權、發展權、信仰自由等等一系列權利未得到切實保障的擔憂。換句話說,每一位移民,都是對故土治理水平投去的一張「不信任投票」。因此,在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國的移民問題都無法單獨通過一國的努力而得以解決,唯有全球化的統一治理才是根本的解決之策。或許,這一輪全球範圍內對移民問題的關注,可以成為一個開啟真正「全球化治理」良好契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