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5

潘毅談中藥(二)

2015-01-19
来源:香港商報

潘毅

  【香港商報網訊】上期本版報道潘毅教授在深圳圖書館以「一草一木一太極」為題所做的演講。因篇幅所限,諸多內容未能納入其中,今次繼續介紹潘毅教授所談關於中藥的色象、部位象、形狀象、質地象、習性象、地象等內容。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古人早就觀察到中藥材的顏色與療效相關的現象,稱為中藥的色象。積累了應用白色中藥如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白芨、白僵蠶、白朮等治療色素沉著類皮膚病如黃褐斑、皮膚黑變病等;用黑色藥物首烏、熟地、烏梅、女貞子、黑芝麻、丹參、雞血籐等治療色素減退類皮膚病如白癜風、白發等的治療經驗。《神農本草經》中載有白僵蠶「滅黑黑乾,令人面色好」。《普濟方》載有「七白丸」(以白附子、白芨、白蘞、白芷、白僵蠶、白朮、白茯苓等份制丸),治面上

  黡色及雀斑。《醫宗金鑒》治黧黑褐斑名方「玉容散」,由白牽牛、白朮、白扁豆、白茯苓、白丁香等多種白色中藥組成。《本草綱目》中總結不同「參」的不同用法--五參五色配五臟。人參入脾,曰黃參;沙參入肺,曰白參;玄參入腎,曰黑參;牡蒙入肝,曰紫參;丹參入心,曰赤參。這些都是對中藥色象的生動詮釋。

  至於部位象,更關注的是取藥物藥力的最關注處,「以與病相得而已。」用皮者,以皮治皮之義,薑皮、茯苓皮、橘皮、桑皮、檳榔皮皆能治皮腫;用心者,取其以心入心之義,故桂心溫心氣、茯神木用以安心神、蓮子心用以清心火;竹葉心亦能清心火,是皆以心入心之義。

  對中藥的形狀象,古人總結:「凡藥之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干者,內行臟腑;質之輕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腎;中空者,發表;內實者,攻里;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此上下內外各以其類相從也。」潘教授說,比如麻黃,干枝很細,而且中空,它發汗最強。其實中藥中辣椒、薑、蔥都比麻黃更辛辣、發散力更強,發汗力卻比不上它,就因為麻黃是中空外透的。

  以形補形并不荒謬

  以形補形的話題,是外界對中醫爭論最多的。對此,潘教授說,我們先不爭辯,不妨看看目前西醫開發出來的一些微觀物質與病變部位同源的產品,羊胎素、骨粉、腦磷脂、胃膜素、胰島素、甲狀腺素等等,這些產品都是在相同部位、器官、組織上提取出來,治療人體與之對應相關部位上的功能疾病。這與中醫的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它是從微觀物質成分上來分析,中醫是從外觀結構部位同源來歸納,結構決定功能,自然總結出以形補形。

  中醫以形補形的實例,最為大家熟知的有:用豬心+硃砂(紅色)/ 湯安神;豬肚+胡椒暖胃;豬肝明目、豬腰/ 杜仲強腰、公豬大腸配黃連治療腸炎、豬脊髓治療神經類的病。他說:「這些豬細胞結構成分由於接近人體相同器官成分,所以它們親和力強很多,人體吸收快。」其實西醫里也有類似說法,稱為「嗜什麼」,中醫講歸經--什麼入肝經、入肺經等,西醫講什麼要嗜心性。雖然以形補形沒有高度的精確匹配,但也絕對沒有外界說的那麼荒謬。

  東南土氣虛浮慎用大黃

  習性象指的是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特性,是藥物的最自然本性。「有因性相從者,如屬木者入肝,屬水者入腎;潤者走血分,燥者入氣分;本天者親上,本地者親下之類。」

  潘教授又舉出麻黃的例子,在種植麻黃的地方,冬天不積雪,說明它很溫。能把陽氣帶到很陰的地方,所以麻黃不但可以散外寒,還能散里寒。

  《本草綱目》中記載:「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皆以養陽也。觀龜甲所主諸病,皆屬陰虛血弱,自可心解矣。」

  中醫里最熱的藥是附子、肉桂、吳茱萸之類,服用者最多上火,但很少流鼻血。可服用鹿茸卻很容易流鼻血,鹿茸只是溫性而已,道理就是文中所說:督脈通到鼻子所以容易流鼻血,鹿茸升血壓的功效也很厲害。

  「風性善行數變,蛇亦善行數蛻」,通過這句話我們想到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吃蛇最好,這類患者關節到處痛,游走不定,就像自然界的風一樣,而蛇也是游走的,和這種狀態相匹配。如果是皮膚病,也是到處癢,就用蛇皮,中醫里叫蛇蛻、龍衣。

  道地藥材一般較其它地區所產品質好、療效佳者,這就是中藥地象的表現。

  比如山藥以河南焦作產者為佳,味甘有液,得土濕之氣,補脾。古人還總結用藥之道:西北之人,土氣敦厚,陽氣伏藏,重用大黃,能養陰而不破泄;東南之人,土氣虛浮,陽氣外泄,稍用大黃,即傷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

  這段話中潛藏很多含義,西北土氣敦厚,東南土氣薄浮,土就是脾胃,所謂土氣就是脾氣。所以廣東人多脾虛,廣東濕氣也大,所以不能用大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