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李總:加快中國裝備「走出去」

2015-01-29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

  會議還確定四項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會議認為,對接相關國家建設和發展需求,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運用商業模式,促進中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不僅是擴大國際投資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也是國內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

  開拓鐵路核電國際市場

  會議確定,一是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整合行業資源,創新對外合作模式,探索採取合資、公私合營等投資運營方式,為有需求的國家提供工程設計諮詢、施工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等全方位服務,並通過國際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

  二是以鋼鐵、有色、建材、輕紡等行業為重點,針對國際市場需要,支持企業利用國內裝備在境外建設上下游配套的生產線,實現產品、技術和合規標準「走出去」。

  三是通過對外工程承包、對外投資等,鞏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船舶等成套設備出口。支持企業境外併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提高跨國經營能力。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政策,立足長遠支持一批重大項目。按照市場原則,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支持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資便利。

  五是強化統籌配套。加強境外投資監管,規範企業經營秩序,堅決防止惡性競爭。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強化風險防控,確保我國企業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

  六是注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帶動當地就業,加強人員培訓,做好後續服務。把中國優勢產能和裝備打造成國家新「名片」。

  四舉措支持發展「眾創空間」

  會議指,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對於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帶動擴大就業,打造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指,一要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適應「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集中辦公等特點,簡化登記手續,為創業企業工商註冊提供便利。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對「眾創空間」的房租、寬帶網絡、公共軟件等給予適當補貼,或通過盤活閒置廠房等資源提供成本較低的場所。

  三要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和財稅政策作用,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支持,培育發展天使投資。完善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機制,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科技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質押等產品和服務。

  四要打造良好創業創新生態環境。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支持舉辦創業訓練營、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外交部回應中非「混凝土外交」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如果說中國幫助非洲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是「混凝土外交」,這正是非洲國家當前要實現經濟發展所急需的,中國一直在為改善非洲國家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作實實在在的貢獻。

  落實李克強「三網一化」倡議

  有記者問,27日,中國與非盟簽署關於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有評論稱,備忘錄的簽署將使中國進一步參與非洲經濟建設。另有個別報道稱,由於中國的發展需要非洲的礦產和資源,中方在非洲的有關建設被認為是「混凝土外交」。中方對上述評論有何回應?

  華春瑩回應,中非雙方近日在非洲聯盟總部簽署了關於促進雙方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方貫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築巢引鳳」和「授人以漁」對非合作理念,落實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非合作建設非洲鐵路、公路、區域航空「三大交通網絡」倡議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促進非洲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進程,破解非洲發展瓶頸,幫助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莊嚴承諾。

  發言人說,「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和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非洲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說中國幫助非洲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是「混凝土外交」,我想這正是非洲國家當前要實現經濟發展所急需的。

  她介紹,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幫助非洲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1046個成套項目、修建了2233公里鐵路、3530公里公路,為改善非洲國家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中方希望更多的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真心誠意、實實在在地幫助非洲國家加強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同中國一道幫助非洲國家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