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贛州稀土環保硬傷難愈:村民吃水受苦稻田絕收

2015-01-3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環保硬傷難愈 整合成本巨大

  贛州稀土借殼上市陷入閉環

  中國證券報記者趕赴贛州市對贛州稀土旗下的吉埠稀土礦實地調研發現:礦山下,村民飲用水發咸、稻田顆粒無收、魚塘因污水絕產……被村民怨聲載道的吉埠稀土礦是贛州稀土環保硬傷的一個縮影,面對著環境治理的巨大成本,贛州稀土一時陷入了借殼上市的閉環。

  贛州稀土借殼上市陷入閉環

  “懇請支持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所屬企業完成環保核查和行業准入工作,保障稀土大集團組建工作的順利實施。”1月28日,贛州稀土集團公司總經理鐘鳴在工信部組織召開的重點稀土省(區、市)和企業工作會議分組討論時呼籲。

  就在數天之前,贛州稀土因未能取得工信部的稀土准入檔,其醞釀一年多的借殼威華股份方案被證監會否決。一位工信部官員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回應稱:“目前贛州稀土的准入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滿足了環保等條件之後,隨時都可以(放行)。”

  “隨時可以”的前提是環保條件達標,而恰恰是環保問題成為了橫亙在借殼上市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中國證券報記者趕赴贛州市對贛州稀土旗下的吉埠稀土礦實地調研發現:礦山下,村民飲用水發咸、稻田顆粒無收、魚塘因污水絕產……被村民怨聲載道的吉埠稀土礦是贛州稀土環保硬傷的一個縮影,面對著環境治理的巨大成本,贛州稀土一時陷入了借殼上市的閉環。

  山上挖礦發財山下吃水受苦

  “他人之蜜糖,於我為砒霜。”這樣的強烈反差就發生在江西省贛州市贛州縣吉埠鎮一個叫作上堡的小村莊裡。

  “非常奇怪的是,我們這裡的水稻不用施肥就長得特別好,但就是顆粒無收;下雨的時候,山上沖下來的水流到魚塘裡,魚第二天就全死了浮出水面;自打井抽上來的水還發鹹,燒開後還有一層像鹽一樣的白色粉末,村裡的很多人怕得病,都跑到很遠的山頭挑水喝。”上堡村村民張玉梅(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生這些怪事的原因全都是因為村後面山上的稀土礦,“他們在山上挖礦發財,我們卻在山下吃水受苦。”

  在村民的指引下,中國證券報記者沿著上堡村後面的山路蜿蜒而上,大約走了兩公里,便聽到了柴油機的轟鳴聲,循聲而往,終於找到了造成上堡村咄咄怪事的稀土礦。在稀土礦前面的空地上立著兩塊藍色的牌子,其中一塊“採礦權標識牌”注明:礦山名稱為“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吉埠稀土礦”,採礦權人為“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

  吉埠稀土礦是贛州稀土環保硬傷的一個縮影。因未取得環境保護部環保設施竣工驗收,贛州稀土尚未得到工業和資訊化部稀土行業准入批准,近日其借殼威華股份的方案也被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員會否決。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到,吉埠稀土礦是贛州稀土眾多未通過環評的稀土礦之一。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礦山管理部經理王有霖在2014年12月接受中國贛州網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吉埠稀土礦的環評工作正在分批辦理當中,由於需要對水質進行一段時間監測,最快能在2015年下半年向環保部遞送環評報告。

  王有霖稱,目前他們採取原地浸礦工藝開採。該工藝是在礦山山頂注液、山下收液的採礦工藝,整個工藝水迴圈是一個閉路系統,不會外排廢水。同時,為確保不造成浸礦液洩漏造成水體污染,要對收液系統設立地下水三級防護措施,監測、回收萬一外滲的母液,確保資源充分回收,保護環境。

  但是,村民們卻反映,正是吉埠稀土礦複產之後,村裡的水污染才變得嚴重起來。“2011年之後,山上的稀土礦就停工了,但一直有人在山上偷偷摸摸地採礦。去年5、6月份,稀土礦突然複產了,然後村裡的水一下子變得特別差,特別是下雨的時候,山上沖下來的稀土水白得跟米湯似的。”張玉梅指著自家的魚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她在魚塘裡投放了300塊錢的魚苗,但一場雨過後,魚苗就全都死光了,最後她去山上理論,稀土礦才賠了她300塊錢。

  贛州融達投資諮詢有限公司2013年為吉埠稀土礦出具的一份《採礦權評估報告》顯示,礦山前期採用露天開採的池浸工藝組織生產,後來變更為堆浸工藝。選礦流程為:硫銨浸礦——除雜液加碳銨獲碳酸稀土——灼燒——稀土礦(混合稀土氧化物)產品。贛州市已於2007年10月開始取締池浸和堆浸生產工藝,提倡原地浸礦生產工藝。根據新審查通過的開發利用方案,礦山現設計的開採工藝為提倡的原地浸礦生產工藝。該工藝是將母液直接注入地層,部分母液及礦液可能滲入至地下水中或流入地表水體中,將導致水體污染。

  “原地浸礦工藝往山體注入的母液主要是硫酸氨,通過硫酸氨將吸附的稀土離子置換出來。但在山體底板不是特別好的地區,原地浸礦的工藝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母液滲入地下水,造成水體的污染。”江西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吳一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稀土開採的工藝由池浸改為原地浸礦之後,表面上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減小了,但是環境污染的風險卻加大了,特別是對地下水的污染。

  在吉埠稀土礦礦區走訪過程中,中國證券報記者並沒有發現相應的環保設施。整個礦區不同地勢的山坡上遍佈著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浸礦水池,水池中的水或呈白色,或呈青色,或呈綠色,水池和水池之間則由引導水管相連。化學試劑遍佈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攪拌水池。中午時分,工人們紛紛走進工地上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裡吃飯,當記者問起是否有環保設施時,工人們均一頭霧水。

  資料顯示,在被稱作“稀土王國”的贛州,累計查明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92萬噸,保有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45.69萬噸,在國內外同類型礦種中位居第一。但是,稀土的開採給贛州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2012年年中,國家42個部委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在贛州6天調研後形成了一個環境報告。報告稱,稀土開採污染遍佈贛州的18個縣(市、區),涉及廢棄稀土礦山302個,遺留的尾礦1.91億噸,被破壞的山林面積達97.34平方公里,僅殘留1.9億噸廢渣的治理需要70年。

  吳一丁曾於2012年參與了上述調研,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直觀的感受就是,植被的破壞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稀土礦開採對地下水的污染加劇了,我們看到山上流下來的水發白,對村民飲用水的影響,對魚塘、稻田的影響都很大。”

  如此狀況下,手握44本採礦證,作為贛州市內稀土資源整合平臺的贛州稀土,其環境治理壓力可想而知。

  細算環保賬盈利打問號

  無論是傳出緋聞的*ST昌九,還是敗走重組委的威華股份,眾多投資者對於贛州稀土的借殼重組可謂是趨之若鶩。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深信贛州稀土價值存在低估,上市之後市值規模將會實現大幅增長。

  “包鋼稀土的尾礦庫中所含的稀土資源價值就達到5000億元以上,包鋼股份[定增298億元。贛州稀土獨攬全國67張稀土採礦證的44張,其離子型稀土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的40%,實際價值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因此,贛州稀土合理市值在600億。”一位威華股份的股民詳細描述了自己投資的理由。

  不過,稀土儲量價值並不意味著可以獲得相應的利潤,尤其是在價格波動、環保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依賴稀土資源的企業盈利能力並非投資者預期得那麼好。

  以贛州稀土的吉埠稀土礦為例,根據仲介機構2012年出具的採礦權評估報告,該礦生產規模為稀土礦石量5.0萬噸/年,年產92%的稀土精礦30.21噸,礦山服務年限3.21年,評估計算年限4.21年,總成本費用為129574.28元/噸精礦,經營成本為123808.19元/噸精礦,折現率為8%。該評估報告測算,在考慮到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安全生產等費用之後,吉埠稀土礦正常年份年利潤總額的只有67.54萬元,扣除企業所得稅後的淨利潤為50.66萬元。照此計算,吉埠稀土礦的利潤率只有10%左右。不過,這樣的利潤水準是在沒有完全覆蓋環保成本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根據江西省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礦山每年用於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費用為29.77萬元/年,折合每噸稀土精礦為4705.98元/噸稀土精礦。

  事實上,吉埠稀土礦並非個例,贛州稀土需要投入污水治理、礦山修復等方面的費用將是驚人的。

  據瞭解,贛州市在2011年開始以贛州稀土礦業為主體對境內礦山進行整合,由88個採礦權證整合為44個。目前僅一期整合的龍南、定南14個礦山通過環保部環評。一期整合項目投資額為13.66億元,其中環保投資5.23億元,占比為38.29%。贛州稀土礦業二期礦山整合專案環評公示資料顯示,二期專案將甯都、安遠等地的26座礦山將整合為15個,投資額為6.77億元。仍在公示階段的各礦山,尚未通過環保竣工驗收。兩期礦山整合項目合計投資額達20.43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占40%,逾8億元。

  實際上,8億元環保投資只是上述兩期礦山整治項目中的環保建設費用,並不包括污水治理、礦山修復等環保施設投資。若以每個礦山綜合環保建設成本5000萬-8000萬元測算,兩期專案整合後29個礦山共需環保投資達20億元。這一數位還未包含下屬分離廠等專案的環保建設投入成本。關於污水治理成本,贛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較早前以已通過環評的一期專案龍南縣足洞稀土礦為例說明:治理一噸廢水需4-6元,一天流出廢水3-6萬噸,每天治汙成本20多萬元。

  近40多年來,贛州累計開採稀土25萬噸,占全國離子型稀土開採總量的70%。贛州地區的稀土附含在地表3-10米的土壤中。從1969年探礦過程中發現稀土元素,直到2004年,一直採取池浸和堆浸的方式提取稀土。這樣的方式被稱為“搬山運動”,因為在稀土提取過程中,需要把山上植被地表風化土層去掉,然後將礦石放到池中或堆起,再加入碳酸氫銨等提取劑,把稀土分離出來。這一採礦方式對環境的主要影響是,礦石開採後被破壞的植被很難恢復,浸礦後堆積如山的礦渣很難處理。相關資料表明,利用池浸工藝開採稀土,每獲得1噸混合稀土,就要破壞地表植被200平方米,剝離的地表土達300立方米,形成尾砂2000立方米,每年造成水土流失為1200萬方。

  不僅如此,過去一年中,稀土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稀土價格偏低,行業景氣度已經大不如前。中國證券報記者資料統計發現,2014年前三季度,五礦稀土、北方稀土、廣晟有色、盛和資源等稀土生產企業的業績整體出現下滑,其中只有廣晟有色扭虧為盈,實現了業績正增長。資料顯示,四家企業201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合計4.31億元,同比下降了69.58%;營業收入合計64.54億元,同比下降了29.11%。

  環境治理很缺錢借殼上市閉環

  “目前贛州稀土的准入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滿足了環保等條件之後,隨時都可以(放行)。”在1月28日工信部主持召開的重點稀土省(區、市)和企業工作會議上,當被問及“贛州稀土的准入是否有時間表”時,工信部官員這樣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

  而在當天下午的分組發言中,贛州稀土集團公司總經理鐘鳴直言,“懇請支持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所屬企業完成環保核查和行業准入工作,保障稀土大集團組建工作的順利實施;國家的稀土產業補助資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淘汰落後產能、關閉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等資金補助,以及工信部在指令性生產計畫指標下達方面,請予以傾斜,以促進中國南方稀土集團快速發展。”

  一張准入證,成了橫亙在贛州稀土借殼上市道路上的巨大障礙。對於“關聯方資金佔用”和“准入批准”這兩條證監會否決方案的原因,市場人士指出,關聯方資金佔用的問題,相對而言比較容易解決,只需對重組方案進行調整。而贛州稀土何時能夠獲得稀土行業准入批准沒有時間表,工信部1月20日回復稱,贛州稀土仍缺少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文件。

  環保是贛州稀土取得准入批准的先決條件。在1月20日的回復中,工信部稱:新的環保法第41條明確規定“建設專案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國務院第253號令《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20至23條對環保設施竣工驗收作了明確規定,由於其他相關法規中已對環保設施竣工驗收作了詳細要求,因此新的環保法不再重複規定。我們仍需嚴格執行《稀土行業准入條件》中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

  業內人士指出,贛州稀土擁有非常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目前擁有江西45本採礦證中的44本,但是由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土壤修復,達到“三同時”的要求難度大,因此這也成為了巨大的負擔。

  贛州稀土高管曾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環評設施的巨大開支之外,根據國家有關檔規定,目前贛州稀土礦業公司需要繳交的費用數額巨大,具體到採礦權價款、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保證金、土地複墾費用,總金額達23億元,企業負擔十分沉重。如沒有及時繳交上述費用,稀土礦山整合後的44本新採礦權證無法到位,轉型開採無法推廣。

  “缺錢,這是我們急於推動借殼上市的最重要原因。贛州市稀土產業的整治、整合,環境的整治,標準化礦山建設,完整產業鏈的打造,都需要巨額費用。”贛州稀土集團一位高管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曾表示,“光靠我們現在的生產經營模式、有限的融資管道,是解決不了巨額費用的,必須尋找到最佳的經營模式,尋找到一條最有利籌集資金,解決稀土整治整合工作中所需巨額費用的途徑。經過專家論證,只有向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才最有效最便捷,而借殼上市是最佳途徑。”

  但是,由於環保原因,贛州稀土拿不到工信部的稀土行業准入證,也就無法借殼上市融資,事情又回到了原點。“現在贛州稀土的借殼上市陷入了閉環:借殼上市要通過證監會審核,就必須有工信部的准入批准,而要有准入批准,就必須達到環保要求,而要解決環保的巨大資金壓力,贛州稀土就需要借殼上市融資,而借殼上市又必須拿到工信部的准入批准……”一稀土公司高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部分威華股份的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稀土整合符合國家政策方向,也是工信部大力支持的,為什麼又要以准入為由加以阻攔呢?”對此,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上述投資者對此的理解有偏差,國家著力推進稀土整合,嚴格准入批准,正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稀土資源,而不是反過來理解。”

  市場人士指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未獲證監會通過,並不意味著威華股份牽手贛州稀土的重組就此終結。A股市場不乏完善重組方案之後重新上會的案例,就威華股份的案例而言,未來重組前景將主要取決於贛州稀土取得稀土准入檔的時間週期。不過,考慮到滿足“三同時”要求的難度,贛州稀土借殼威華股份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我們現在要處理的問題很多,請原諒無空接受採訪。”方案未獲通過後的第二天,贛州稀土董事長黃光惠婉言謝絕了中國證券報記者的採訪。而在1月28日的稀土工作會議上,贛州稀土總經理鐘鳴也只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正在對這次事件進行評估”。一起參會的贛州市工信委官員也均是三緘其口。

  保護資源環境整合任務緊迫

  “全國進行稀土產業整合,我們的目的不是控制稀土價格,而是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在1月28日召開的重點稀土省(區、市)和企業工作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反復強調“保護資源、保護環境”。

  環保重壓之下,借殼上市進程的坎坷,令贛州稀土在整合市內稀土資源和冶煉分離企業方面面臨的壓力驟增。

  以稀土冶煉企業的整合為例,目前,贛州市內通過環保核查的稀土冶煉企業共12家,除五礦、廣東稀土、北方稀土3大集團所屬7家分離企業外,擬納入並購重組的目標企業有5家。贛州稀土集團先行全資收購或絕對控股了龍南縣萬寶稀土分離有限責任公司和龍南縣鍇升有色金屬有限公司2家企業,現已啟動對江西明達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全南新資源有限公司、龍南龍釔重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目標公司的盡職調查和資產評估工作。而經初步核算,要全面完成贛州市內稀土分離企業並購,總共需要資金約20億元。

  按照贛州稀土劃定的時間表,贛州市內稀土企業的整合並購工作預計在201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最終形成由贛州稀土集團主導贛州市內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的格局。時間如此緊迫之下,如果不能及時借殼上市融資,非但贛州稀土的整合進程將因此延緩,引發的連鎖反應將使贛州稀土向下游產業鏈的拓展步伐大大放緩。

  在1月28日會議上,贛州稀土方面表示,“依靠贛州具有得天獨厚的離子型稀土資源優勢,贛州稀土集團作為贛州市內唯一的稀土採礦權人,擁有全國離子型稀土50%以上的生產配額,產量居全國之首。但是,由於集團成立時間不長,成立初期主要精力在整合市內稀土資源和冶煉分離企業、規範贛州市內稀土行業開採秩序方面,集團在稀土深加工和應用方面投入較少,產業鏈條延伸不足,集團暫時呈現‘前重後輕’的局面。”

  對於下游產業鏈和高端應用產業嚴重薄弱的中國稀土行業來說,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高端應用產業,也是工信部下一步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工信部官員表示,“有關部門通過財政資金、產業基金、上市融資等管道,繼續支持稀土高端應用產業發展;支援企業開展稀土戰略研究,投資國家重點需求領域項目;引導金融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稀土高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專案。”

  但是,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和稀土出口關稅取消後,國內稀土企業特別是贛州稀土面臨的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近日,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經過國務院批准,商務部決定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管理,並保留出口關稅,直到2015年5月2日。這意味著,繼取消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後,稀土出口關稅將在5月3日之後取消。

  工信部官員指出,“由於歷史原因,稀土行業低端無序競爭,供大於求,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嚴重損害了行業整體利益。我國取消稀土出口配額、關稅等措施後,出口企業數量可能會增加,企業間為爭奪市場份額,相互壓價、惡意競爭有所抬頭,規範市場秩序仍需要下很大工夫。”

  贛州稀土方面也表示,“由於高額利潤的驅使,稀土黑色產業鏈條依然存在,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體系內的企業會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而體系外的企業由於無需繳納相關稅費,通過採購價格低廉的非法礦生產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潤。特別是在打開國門、取消關稅和出口配額之後,現有的市場不利形勢進一步疊加放大,將對依法依規的稀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衝擊。”

  面對緊迫的形勢,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打擊稀土黑色產業鏈的力度之外,加快稀土行業的整合和資源的掌控力度尤為重要,特別是南方的中重稀土資源。“北方的稀土資源一直由包鋼所掌控,但南方的稀土資源一直比較分散,企業也多,所以整合的任務要更重一些。借殼上市對贛州稀土推進稀土資源的整合無疑是有好處的,目前六大稀土集團也只有贛州稀土沒有上市。”

  總之,贛州稀土在國內稀土資源整合和資源掌控以及規範市場秩序方面,任務要更加繁重,情況也更為複雜。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