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落馬高官的政策“爛尾樓”

2015-02-02
来源:國際金融報
\

  落馬高官的政策“爛尾樓”:無錫530計劃更名

  蒼蠅成片掃,老虎一窩端,然後呢?

  最近數月,不少地方大員落馬,不乏一些省會都市的“一把手”。不同於技術官僚,他們落馬之前,是中央政策的執行者,更是地方政策的主導者。如今這些政策呢?是秋風掃落葉,全進故紙堆,還是人走政息,任其淪為政策“爛尾樓”?

  吏治從反腐開始,但不能從反腐結束,後續的制度建設尤為重要。《國際金融報》記者日前分赴多地,調查了數位落馬地方大員在位時主推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具有決策快、上馬快、體量大的共性,它們皆為“經濟快發展”思維下的產物,隨著主政官員的落馬,這些政策命運迥異,有些“人走政息”、有些“敗於垂成”、有些“爛尾”、有些“暫時安全”、有些“順風順水”。

  決定這些政策命運的因素是多樣化的,折射出的制度命題也是多層次的,這些“多樣化”、“多層次”為制度建設提供了上佳素材。

  一波三折型

  神秘的“雨汙分流”

  “雨汙分流”工程並未停止,但大體已經轉移至外圍的新城區。同時工程已經改名

  “雨汙分流工程去年不是停了嗎?”位於南京市華僑路的住建委居民接待處,兩名工作人員坐在昏暗的辦公室內,其中一名聽到《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雨汙分流工程”時,脫口而出。

  2010年正式啟動,2013年10月暫停,2013年底整頓,2014年投資額大幅縮水,如今去向神秘,由於原南京市長、市委副書記季建業,南京雨汙分流工程的命運一波三折。

  雨汙分流,即雨水通過雨水排管放進入河道,汙水經過汙水管收集進入汙水處理達標後排放水體,旨在還城市一個清澈的水環境。

  據記者了解,南京的雨汙分流工程,並非季建業發起的“個人工程”。雨汙分流研究工作早在2007年啟動,2009年在鎖金村試點。試點過程中,季建業從揚州市委書記調任南京代市長,接手雨汙分流工程。一次采訪中,季建業稱,調任南京後,該工程經過“充分調研”後,南京市政府提出全市雨汙分流方案,經過“四次大規模論證”,最終在市長辦公會和市委常委會上通過。

  2010年1月,主城雨汙分流工程正式啟動,計劃投資180多億元,在主城226平方公裏范圍內實施雨汙分流,鋪設約500公裏汙水主次幹管。然而,工程推進過程中,“強拆遷”、“大噪音”、“交通堵”等問題屢被提及,“冒進之說”不脛而走。

  在擁有十餘年駕齡的南京出租車司機潘師傅看來,南京城當時被挖的“慘不忍睹”、“你隨便指一條路都在挖,比如這條”,潘師傅指指車窗外的“中華路”路牌,“兩年前,這裏就跟停車場差不多,這裏的生意我都不願接”。

  2013年10月17日,中紀委消息,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2013年10月22日,南京市住建委向社會通報,稱沒有開工的雨汙分流工程已經暫停。

  之後,住建委評估、“找茬”2010-2013年所有的工程項目後,對雨汙分流工程作了大規模的整改:一,緩建周圍汙水管網條件不成熟的項目和整改已開工項目;二,健全市民監督機制,包括增加市民議事會的召開次數,聘請市民監督員,公開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信息等。

  記者從南京市某工程單位負責人處獲悉,這次整改主要強調後者,也就是市民監督,“因為前兩年搞得民怨很大”。至於已經開工項目的整改,“已經開工的還能怎么整?總不能說挖過的路再填上去。只能說是低調一點,對居民的影響小一點。”

  2014年初,南京市召開全市城市建設管理和環保工作會議,公布652.6億元的城建規劃管理“總盤”。其中,雨汙分流工程的規模“不出意料”縮水。“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收集管網建設”總投資從原先的32.8億元,縮減為22.8億元,是環境建設一大類中縮水最多的項目。

  2015年1月16日,季建業受賄案在煙台開審。據網絡披露的起訴書顯示,“建設腐敗”占涉嫌受賄總額九成。這也讓風波未息的雨汙分流工程再度被貼上敏感標簽。

  2015年1月,記者多番聯絡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市住建委、環境處等單位,得到的回複均以回避、推脫為主。省委宣傳部的一位幹部向記者抱怨,“媒體總是喜歡把雨汙分流和某些幹部扯在一起,把這個工程說得很不好”。

  南京市住建委某位人士則向記者確認,雨汙分流工程並未停止,但大體已經轉移至外圍的新城區。她還表示,工程已經改名。記者試圖再次聯絡她時,電話卻無法接通。

  1月22日,記者走訪南京鼓樓-新街口地區和常府街一帶,發現幾處疑似雨汙分流的施工現場。在慈悲社路的某工程現場,由黃色塑料板遮擋一條約幾十米的路槽,路槽邊擺放不少大型圓管材,幾架小型挖掘機停在路邊。標牌顯示,工程名為“慈悲社道路拓寬工程”,開工日期為2014年9月18日,未顯示施工負責人具體聯絡方式。記者向工地上數位工人打聽這是不是雨汙分流工程,其中一人悄悄對記者說:“是的。”

  而在厚載巷一帶,正在實施“寧海路至厚載巷110千伏線路工程”。工程標牌上,記者看到,該工程的內容包含一小部分“雨水支管改造”,地點在厚載巷中段。

  是閃躲、打壓還是理性執行?民眾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2013年末,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依托南京人大網站開設的“金陵民聲—熱點網談”欄目就雨汙分流項目征求民意。超過55%的網友認為“應該繼續穩步推進這項工程”。

  順利推進型

  揚名的“530計劃”

  “現在我們不大提“530計劃”了。現在更多是提“東方矽穀”建設。”

  時間似流水,人生如落花。1月4日晚7∶45分,中紀委消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此時的楊衛澤已離開無錫市委書記崗位快四年。

  2004年11月,楊衛澤赴任無錫市委書記,2011年3月調任南京履任市委書記。在無錫的6年半時間,楊衛澤最為外界熟知的是推出“530計劃”。

  “你知道無錫有幾座530大廈嗎?一共三座。”1月26日,在無錫市濱湖區530大廈2號樓,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自己所在的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座離這兒不近,坐公交車要好一會兒”。

  高德地圖顯示,另外兩座530大廈,分別位於崇安區和新區,三座大廈,兩兩之間的物理距離在20公裏上下。一座城用某項政策名命名大樓,不足為怪,但命名三座大樓,足見“530計劃”給這座城市帶來的高漲的創業熱潮。

  2006年5月,無錫市正式推出“530計劃”——5年內引進不少於30名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時任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提出,“要以千金買馬骨的精神招才納賢”。該計劃明確“三個一百”,即市財政撥款給予創業者100萬元扶持資金、100平方米公寓、100平方米辦公場所 (後兩者三年免收租金);“兩個三百”,即市政府和企業落戶地所屬風投合計提供300萬元風投資金,對產業化過程中資金不足的,政府提供300萬元商業貸款擔保。隨後5年來,無錫市出台了多達20餘個為“530計劃”配套和不斷跟進的“後530計劃”和“泛530計劃”,“一定要為創業人才當好保姆”。

  楊衛澤離任無錫時,《解放日報》當年3月30日刊登報道《無錫“530計劃”秘訣:政策可“複制”服務難“拷貝”》,“一項從2006年開始,構想5年內延攬30名科技型創業領軍人才的無錫‘530計劃’,卻在5年後的今天引進了1287名”,“5年來,政府給創業者的財政補助約10億元”。

  無錫市不僅有530大樓,而且還專設了530辦公室。

  “現在我們不大提‘530計劃’了。”1月26日,坐在無錫市新區530辦公室接受采訪的常務副主任李敏雲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強調,“我們現在更多是提‘東方矽穀’建設。”

  “可不可以說,‘東方矽穀計劃’就是‘530計劃’的升級版呢?”

  “這不是我能回答的問題,新區所有的關於這兩類計劃的實施都是在無錫市統一領導下執行的,因此對於這樣的解讀,需要市裏面來說。”

  李敏雲的謹慎不難理解。1月4日晚,無錫新區宣傳部部長餘敏燕被帶走。資料顯示,餘敏燕2011年被任命為無錫新區宣傳部部長一職時,時任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親自陪同出席幹部交接會議。1月23日,江蘇省紀委消息,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許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4月起,許剛擔任無錫市委秘書長,2010年10月起任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連續兩起重大人事變故,無錫新區宣傳部工作人員黃銘石坦言,“這個時候談這些比較敏感”。

  只是李敏雲過於敏感了。《國際金融報》記者查閱資料,“東方矽穀”的提法首次出現在無錫市文件中的時間點是2010年5月8日。當年,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關於以更大力度實施無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的實施細則》(錫委辦發〔2010〕58號) 第一章第三條提出,“無錫千人計劃”圍繞無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高科技產業城的戰略目標……力爭到2020年左右,把無錫建成集聚高層次人才、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具有高品質人居環境的“東方矽穀”。

  2011年3月,楊衛澤履新南京,毛小平接任市委書記,對“530計劃”一以貫之。2011年8月18日,無錫市2011年第一批530計劃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毛小平為此專門批示,“530計劃實施五年成果卓著,影響巨大。望再接再厲,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大招引力度,完善人才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努力將無錫打造成人才特區和東方矽穀”。

  2012年3月,黃莉新擔任無錫市市委書記,當年5月30日,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關於深化“530計劃”建設東方矽穀的意見》(錫委發〔2012〕10號)。

  無論是“530計劃”,還是“東方矽穀”計劃,隨後的兩任市委書記都很有胸襟地繼承推進下去。

  其實,“530計劃”在實施中,也曾遭遇重大敏感事件——無錫尚德破產重組。

  “530計劃”推出之時,正是無錫尚德順風順水之際。楊衛澤會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角度以尚德為例闡述新政理念,“拿無錫尚德的例子說,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未來的發展預期。無錫尚德一開始有政府出資扶持,看中的就是其未來五年十年的預期產出。抓人才,表象是抓人,但其背後帶來的是領先的技術和項目,跟來的是投資。”

  2012年下半年,無錫尚德經營出現問題,一些反思“530計劃”的聲音抬頭。當年,無錫首次公開評選新聞獎,《“530計劃”冷思考》當選廣播電視組獲獎作品。

  “不管怎么說,這個計劃給當時的無錫吸引人才帶來了積極影響。”無錫市人社局王可仁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采訪時並不諱言該計劃的成功之處。

  無錫法院系統一位工作人員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2000年後無錫市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將人才作為政策抓手肯定沒有問題,而且全國范圍內,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吸引人才舉措層出不窮,可以使說,這是工業城市轉型的順勢而為。”

  資料顯示,繼無錫2006年推出“530計劃”後,2008年國家層面推出了“千人計劃”,各地也陸續推出人才引進計劃,上海千人計劃、蘇州“姑蘇英才計劃”、南京“321計劃”、常州“龍城英才計劃”、鎮江“331計劃”、深圳“孔雀計劃”都是這一階段推出的。2011年,寧波更是提出,將以5年為一個周期培養1400名“喬布斯”。

  如今的無錫新區,不僅有530大廈,還有數個創業園區。劉曉龍(化名),山東棗莊人,由於父母早年來無錫打工,因此長在無錫,現為無錫新區某創業園區保安,“我是寒假工,在那邊的中專學焊接工技術”,順著劉曉龍指的方向,記者並沒有看到學校,而是一大片長草的荒地。

  “學校離這邊有四五公裏吧,這塊地一直就這樣,已經好幾年了。”

  “對新區最直觀的感受是什么?”

  “靜,特別安靜,從星期一到星期天,一直都這樣。”想一想,劉曉龍補充道,就是陰沉的感覺。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